看了下 36 氪 关于理想汽车秋季闭门战略会的报道。主旨是理想汽车对销量下滑、研发、产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而调整车型、产品和研发策略,以及加快出海节奏和加大AI投入力度。1、承认“效率慢了”,接下来会加快产品节奏,从以前的四年一次的平台大迭代缩短为两年一次。2、理想做产品的方法论也要变,“过去李想比较抵触堆配置,以后是该卷就卷,不再做凑合的产品,做不到让用户惊艳的产品,就不要做。”3、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理想决定将之后的车型区分度拉大,不再只靠配置区分,而是要靠设计定义区分。4、理想内部认为过去太强调研发费效比(费效比=投入费用÷产出效益,比值越低代表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如果收入下降,研发就要跟着压缩,接下来在资源投入上,理想将逐渐淡化费效比。5、理想反思“最大的失误是全力出海晚了”,接下来将全面加快官方布局节奏。6、理想汽车将继续加大AI投入,理想汽车自研的第一代芯片今年年初已经成功流片并回片,目前正在进行车载测试,预计明年将其部署在旗舰车型上并交付给用户。理想每个月在算力上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理想也在迭代自研车载芯片。按照规划,其第二代芯片预计在两年后推出。以上是摘取 36 氪汽车的报道,接下来我说下我的感受。理想汽车在调整方面一直挺快的,包括理想纯电系列的调整,从命名体系到造型再到 SKU,快速调整后理想也收获了一些变化。但这些调整确实都是“表面”,只有背后的深度调整才能更好的应对当下竞争,特别是迭代效率这一块。我自身是理想 L6 车主、家里人是初代理想 L9 用户,后面又购入了理想 MEGA,当时选择这些产品确实是因为产品做的好,市面能打的竞品比较少。但这两年再看整个市场,特别是理想 L6 和 L9 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有不少比较优秀的竞品了。所以和家里人聊天,偶尔聊到车的时候,家里人提到的也都是其它品牌车,而且会说:“XX出新车了,感觉比理想的好啊”。在别人家快速迭代的时候,理想确实慢下来了,这种慢下来可能不会背刺老用户,保证自身的 NPS(用户净推荐值),但当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时候,老用户推荐的效果也没那么好。这也是当时我看理想 i6,我说如果你觉得 i6 会“背刺”老用户,那这台车就能成了,可能有些极端,但这就是当下市场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