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记者在浦东机场,看到飞往日本的值机柜台前,排起长队的中国人,心情八成复杂极了, 有人表示,怕死不是中国人,真是心态极好的。 最近在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大厅发生的一幕,让不少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飞日本的柜台,突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恰好有个日本记者路过,随手一拍,照片传回国内,舆论场立刻炸了锅。 表面上看就是一条队伍,但真正懂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想去玩”的简单问题,而是把不同人心里的算盘全都照了个通透。 很多人一看到这画面就急了,网络上骂声一片,说什么“忘了风险”“还去送钱”,可如果你真走到队伍里,随便聊几句,你就会发现这帮人里,每个人的理由都跟别人不一样,绝不是一句“去日本玩”能概括的。 比如队伍里最显眼的那群年轻人,穿着二次元T恤、戴着耳机,看着随性,他们的目标很直接:动漫展、演唱会、买周边。 在他们的世界里,追爱好就是追快乐,和政治关系不大,你让他们因为国际新闻就放弃心仪已久的活动?那比叫他们不吃饭还难。 而那些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中年人,看一眼就知道不是去泡温泉的,他们大多是出差谈业务的。 中日之间三千多亿美元的贸易摆在那里,新能源、医疗器械这些行业合作不断。 对他们来说,机票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去了公司能活,不去公司就难活”的现实,这个行程,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取消的。 队伍里也有一些普通家庭、退休老人,大多数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定好了机票酒店,退改损失一大笔。 他们盯着的是省钱和体验,一瓶便宜又管用的药妆、一顿温泉旅馆的晚餐,就是他们的全部期待,他们不是不知道风险,只是觉得小心一点,大概率不会遇到糟心事。 而这头我们有人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对岸的日本商家也在“心潮翻涌”。银座的商场、北海道的滑雪场、药妆店、小餐馆,哪个不盼着中国游客? 扫码支付早早装好,中文服务一个劲儿地练,只要中国游客来,他们的账面就能好看,可这边政坛一些人物又老是冒出刺激人的言论,典型的“嘴上嫌弃,心里离不开”。 官方发布的风险提醒其实就是在说:你要想赚中国人的钱,那就先把安全保障做到位,别想着一边靠游客撑经济,一边还给我们摆臭脸。 资本市场的旅游股已经给过反应了,真要闹僵,日本那边比我们更慌。 互联网关于“该不该去”的吵架,本质上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有些人把“去”和“不去”看得太绝对,好像必须站队。 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我们能造C919、能发北斗,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让老百姓自己选。 你愿意留在国内旅游完全没错,如今新疆、东北的雪场已经不输日本,风景各地更是美得挑不过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国内游,是因为服务好了、体验好了,而不是被逼的。 但反过来说,去一趟日本,也不代表什么立场问题,很多年轻人一边狂热支持国产科技,一边到秋叶原买手办,这不矛盾,企业家一边推动国产供应链,一边到东京谈合作,这也很正常。 这才是大国公民该有的从容,知道风险,知道底线,但也知道自己的权利,归根结底,浦东机场那条队伍,看似普通,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日关系的复杂,也照出了我们自身心态的转型。 日本记者按下快门时,拍到的只是人影,但背后考验的却是双方怎么处理彼此的矛盾和依赖,对于日本来说,真正能留住人的不是折扣,不是免税,而是安全和尊重。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不管是选择去还是选择不去,只要心里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去、风险在哪,那就是最成熟的姿态。 真正的大国底气,不是你必须去哪,也不是你必须不去哪,而是你,有选择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