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告全球,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中方划下落弹区,禁航72小时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终于把话挑明了,日方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七天前,高市早苗妄议台湾问题,暗示日本可能“军事介入台海冲突”,七天后,日本政府选择把立场公开向全球宣布,说得轻描淡写,却等于把中方的警告完全抛在一边。 最近东亚这摊水是越来越烫,日本政坛那边更是像突然吃了兴奋剂一样,硬气得过头,外相茂木敏充前脚才说“不会收回”之前那段涉台的强硬发言,摆出一副“我就这样,你能怎样”的架势。 说白了,就是替高市早苗之前那句“必要时军事介入”的狂言兜底,把原本还有余地的外交摩擦,生生变成一场赌上国家信誉的大冒险。 可日本政客口头上再硬,海面上的动静才是实实在在的。黄海突然发布72小时实弹封锁区,范围画得清清楚楚,位置贴着青岛不远。 别人一听就明白,这是在用部队告诉你:这不是嘴皮子对吵,而是随时可能“说话”的家伙式已经上膛。 问题就在这儿,日本还沉浸在自己“态度强硬”的幻觉里,却忘了看现实。 G7喊两句“关注”,美国拍拍肩膀说“稳住”,可真要动真格的时候,这些口号能挡导弹吗?美国舰队在哪儿?谁替你挨第一轮火力?答案只有两个字:没人。 反过来看日本自己的底子,那就更尴尬了,自卫队内部报告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全面冲突、火力全开,手上那点弹药撑不到半个月。 说白了,就是带着两周干粮,却口口声声要打一场无限期的仗,装备差距更是肉眼可见。 中国的万吨大驱“鞍山舰”带着千公里射程导弹穿过大隅海峡,日本派去伴飞的“夕雾号”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船,光是那画面,就能看出谁在往前冲,谁在吃老本。 但比起军事压力,日本真正怕的其实是经济,茂木、高市他们嘴上喊得再响,也盖不住国内物价暴涨、核废水争议、经济停滞这些烂摊子。 借着外部紧张来刷存在感,是常规操作,可商界大佬才不陪他们演戏,日本经团联算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账。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如今只剩10%市占率,还花1.2万亿日元去熊本给台积电铺路。可这些都没法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日本经济命根子紧紧绑在中国市场上。 每年3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日本对华出口22%的依赖度、免税店40%靠中国游客贡献,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扎心。 更别提一句“尽量不要去日本”的提醒,就能让日本旅游、零售打个寒战,2012年的痛,日本自己比谁都清楚。 但这一回,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层面的回应,还直接祭出了法理的大锤。外交部不光紧急约见日本大使,还反复提“四个政治文件”。 意思很直白:你日本今天的国际地位,是建立在你承认历史、遵守承诺的基础上,你要翻案?你付不起这个代价。 更刺激的是10月联合国的那一幕,中国当着全球的面点了琉球原住民的问题,这不是随便说说,是戳到了日本国家合法性最软的那块肚皮。 日本右翼最怕的,就是有人真的把“琉球地位未定论”摆上台面,所以日本后来想靠《联合声明》的那些空洞词句找补,已经晚了。 你不体面的时候逼别人撕破脸,等你想体面了,人家已经不给你台阶下了,反倒是新加坡、俄罗斯的态度更现实:一个继续重申一中政策,一个干脆冷嘲热讽。 换句话说,日本想找个替它冲锋的?难,把全局捋一遍,日本这波操作就是一脚把自己踢进了死角。 茂木的“绝不收回”,原本想给国内右翼打鸡血,结果却引来军事、经济、法理的三重反击。 三天的黄海实弹封锁只是序幕,更重的压力,是日本依赖中国的市场、疲弱的军备、无法摆脱的经济结构,以及被历史掐住的脖子。 中国的反应不是情绪化的,是体系化的,目标不是吓唬你一下,而是告诉你——别在你承担不起的地方乱蹦。 如果东京政客还看不清手里那几张弱得不能再弱的牌,还要继续火上浇油,最终的代价,会比他们想象得沉重得多,禁航72小时会结束,但压在日本头上的风险,恐怕才刚开始冒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