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蔡秀林被捕叛变,供出张永兴及住所。日军喜出望外,立马围了他的家,可翻遍屋子,却连张永兴的影子都没见着! 谁能想到,这个让日军扑了空的张永兴,竟是北平地下党负责武装联络的核心骨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8岁的他放弃了燕京大学的学业,带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加入了中共北平工委,专门负责给冀东抗日游击队传递情报、运送武器。他在北平城开了家纸铺当掩护,铺子里的宣纸夹层藏着密信,墨汁里掺着暗号,连伙计都是经过严格考验的地下交通员,而蔡秀林,就是他最信任的联络人之一——可这份信任,终究被恐惧碾碎成了背叛。 蔡秀林的叛变,全是日军酷刑逼出来的懦弱。1936年深秋,日军在北平展开“大检举”,疯狂搜捕地下党员,蔡秀林在传递情报时不幸被捕。老虎凳上的砖块垫到第三块,他的腿骨就发出了脆响;辣椒水灌进喉咙时,他连喊饶命的力气都没有。日军特务见他扛不住,立刻抛出诱饵:“只要供出张永兴,不仅放你走,还赏你大洋百块。” 这个当初对着党旗宣誓“永不叛党”的年轻人,终究没熬过皮肉之苦,颤抖着写下了张永兴的住址,连纸铺的暗语、接头的时间都和盘托出。 可日军万万没想到,他们眼里“十拿九稳”的抓捕,早就被张永兴的警惕心提前化解。作为地下党老兵,张永兴始终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铁律。前一天和蔡秀林接头时,他就察觉出不对劲——往日里沉稳的蔡秀林,那天眼神躲闪,递情报的手还在发抖,连约定好的“宣纸要选净皮的”暗语都差点说错。张永兴心里咯噔一下,表面不动声色,接过情报后立刻安排转移。 他没敢连夜跑路,那样反而会引起怀疑。趁着夜色,他把铺子里的密信、武器连夜转移到邻居王大爷家的地窖里——王大爷的儿子是抗日游击队战士,去年牺牲在战场上,老人早就把张永兴当成了亲儿子。张永兴还特意把自己的铺盖卷留在床上,桌上摆着没写完的毛笔字,故意制造出“临时出门”的假象。天刚蒙蒙亮,他就换上一身破烂的短打,跟着进城卖菜的农民混出了城门,直奔冀东山区的游击队根据地。 日军冲进纸铺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主人刚离开”的场景。特务们不甘心,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连墙缝、床板都撬开了,甚至把院子里的菜窖都挖了三尺深,可除了一屋子的宣纸和墨锭,连半点情报的影子都没找到。带队的日军小队长气得哇哇大叫,对着蔡秀林狠狠踹了几脚,骂他“废物”,最后只能带着人悻悻离去。而蔡秀林,也没能得到日军承诺的“自由和大洋”,反而被当成了“没用的棋子”,关进了监狱,最后死在了狱中——背叛者的下场,从来都是众叛亲离、不得善终。 张永兴逃到冀东后,很快重新投入战斗。他带着游击队在长城沿线开展游击战,炸日军的炮楼、截敌军的物资,成了日军闻风丧胆的“张阎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又带领部队编入八路军,跟着聂荣臻元帅在晋察冀根据地抗击日寇,多次立下战功。建国后,有人问起1936年的那次惊险逃脱,张永兴总是感慨:“不是我聪明,是叛徒的懦弱藏不住,是老百姓的支持给了我活路。” 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像蔡秀林这样的叛徒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是张永兴这样坚守信仰的勇士,是王大爷这样默默支持革命的百姓。他们用忠诚和勇气,在黑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一点点照亮了中国的未来。叛徒的名字会被历史唾弃,而英雄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