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死都不肯重用赵云,这是为何?刘备4个字揭示原因。   很多人看完《三国演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20 10:54:24

诸葛亮到死都不肯重用赵云,这是为何?刘备4个字揭示原因。   很多人看完《三国演义》都有个疑问:赵云一身是胆,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汉水之战以少胜多大破曹军,堪称完美武将,可为何诸葛亮到死都没让他独当一面?其实刘备早在临终前就用四个字给了答案,这背后藏着正史里被忽略的真相。   咱们先看史料里的真实情况,《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其实是虚构的。刘备在汉中称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四人是实打实的重号将军,而赵云只得了个“虎威将军”的头衔。   别被这名号骗了,在东汉官职体系里,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是前后左右四将军,再往下才是护军、武卫等杂号将军,赵云的职位连正规杂号将军都算不上,只能排倒数第二档。   刘备对赵云的定位早有暗示。汉水之战后刘备夸他“子龙一身是胆”,看似赞誉实则点出他的特质——勇猛有余但缺乏统帅之才。直到临终前,刘备特意跟诸葛亮提了句“不堪大任”,这四个字彻底定了赵云的结局。   要知道刘备识人眼光有多毒,他能破格提拔魏延守汉中,能看出马谡“言过其实”,对赵云的判断自然精准。   赵云确实打过不少仗,入川之战、箕谷之战都有他的身影,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小规模作战,从没有让他统领三军坐镇一方。   诸葛亮对刘备的识人术向来信服,街亭之败后他更明白自己在用人上不如刘备。   赵云虽然忠诚可靠、胆大心细,却没有关羽“威震华夏”的气场,没有张飞“万人敌”的威慑力,更没有马超统领凉州兵马的资历。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但诸葛亮宁愿重用姜维、魏延,也不让赵云挑大梁,正是吃透了刘备“不堪大任”的评价——赵云是合格的护卫和冲锋将领,却扛不起战略决战的重任。   箕谷之战更印证了这一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率偏师吸引曹军主力,结果赵云虽未大败却没能达成战略目标,最后还是靠亲自断后才稳住局势。   反观魏延,能提出“子午谷奇谋”,虽显冒险却有统帅的决断力;姜维更是能继承北伐大业的帅才。诸葛亮临终前安排姜维断后、杨仪领军,赵云依旧是辅助角色,这不是轻视,而是认准了他最适合的位置。   其实赵云的价值从不是统兵征战,而是贴身护主的忠诚。长坂坡救刘禅、截江夺阿斗,没有他刘备的家眷早就没了;刘备伐吴失败后,又是赵云率军接应才保住残兵。   诸葛亮把他留在身边执掌内卫,看似“不重用”,实则是把最关键的后方交给了最放心的人。只是后人被演义误导,才觉得这位“常胜将军”怀才不遇。

0 阅读:62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