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廷尉监丙吉巡视牢房,突然目光停在一女囚上。他大步上前,低声说:“帮我养1个孩子!”那女囚气得大骂。不料,旁边2个女人扑通跪地:“大人,我们愿意!” 在长安天牢里,这一年,一场由巫蛊引发的血案席卷朝野,连襁褓中的婴孩都未能幸免。 太子刘据一脉被屠戮殆尽,唯余一个刚满四月的小婴儿,被丢进了女牢。 丙吉时任廷尉监,掌管京师刑狱。 这日他照例巡查牢房,刚转过甬道,一阵若有若无的啼哭便钻进耳朵。 循声寻去,女牢最深处的草堆上,一个婴儿缩成一团,脸憋得青紫。 凑近一看,破布裹着的襁褓里,这孩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连蹬腿的力气都快没了。 狱卒见状直叹气:“大人,这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卫家满门遭难,连婴儿都没放过。” 丙吉心头一震。 太子刘据本是贤名远播的储君,却被江充构陷,被迫起兵后自杀,如今连襁褓中的血脉都要斩草除根? 他俯身抱起婴儿,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发凉。 “得想法子让他活下来。” 丙吉打定主意。 监狱里都是犯人,可总有些刚生产的妇人,或许愿意哺乳。 他很快留意到一名新收押的女囚,衣襟前还沾着乳渍,显然是刚生完孩子不久。 丙吉抱来婴儿,想请她喂养,不料那女囚瞪圆眼睛破口大骂:“坐牢都不安生?当官的还想占老娘便宜!” 骂完便别过脸去,任丙吉怎么说都不肯松口。 正僵持着,旁边两个女囚突然“扑通”跪下。 其中一人哭着说:“大人,我们刚丢了孩子,这娃娃让我们养吧!” 另一人跟着磕头:“民女愿用命护他周全!” 丙吉这才看清,两人也是新囚,孩子因牢狱变故夭折,正揪心蚀骨。 两个女囚接过了婴儿。 可这孩子实在太弱,喂水呛咳,喂米浆吐奶,小身子早就脆弱不堪。 丙吉急得睡不着,连夜翻遍医书,又偷偷托人买来汤药。 药煎好了,孩子牙关紧咬,滴水不进。 胡组、赵征卿便轮流抱着,用干净布条蘸温水,一点点润他干裂的嘴唇。 夜里把孩子揣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焐热他的小脚丫。 其他犯人起初只当看热闹,久了也被打动。 有人省下半块馍馍,有人把破棉絮撕了做小褥子。 在这个连呼吸都带着戾气的牢房里,小婴儿成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牵挂。 半个月后,孩子终于能发出响亮的啼哭。 丙吉摸着他肉乎了些的小脸,长舒一口气:“就叫‘病已’吧,盼着他往后百病皆无。” 可“病已”二字,刚说出口就成了谶语。 没过多久,长安城突然传起“狱中有天子气”的谣言。 汉武帝晚年多疑,闻言大怒,派宦官郭穰带着圣旨来:“狱中所有犯人,一律处死!” 丙吉横在狱门前,死活不让开:“皇上是天子,可监狱里的犯人,也有法度管着。何况里面还有皇上的亲曾孙!” 郭穰急得直跺脚,可丙吉说死不开门。 双方从黄昏耗到天亮,郭穰最终只能空手复命。 汉武帝听完汇报,沉默许久,突然叹道:“这是天意啊。” 随即下旨大赦天下。 刘病已就此捡回一条命,还被记入皇室宗谱。 刘病已的童年,是在监狱和民间交替度过的。 丙吉后来将他送到祖母家抚养,又暗中安排可靠的旧友照拂。 他放过牛、种过田,听过老农夫抱怨赋税重,看过小商贩被豪强欺负。 这些烟火气,比任何典籍都教会他“民生”二字的分量。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早逝,昌邑王刘贺被扶上位,却荒唐到二十七天做了千件错事,被霍光废黜 朝堂一下子没了皇帝,霍光急得团团转。 这时丙吉站出来:“武帝曾孙刘病已,十八岁了,通经术、性宽和,是最好的人选。” 霍光权倾朝野,本就忌惮新帝,可丙吉说得恳切,加上刘病已在民间口碑不错,霍光最终同意。 刘病已登基,是为汉宣帝。 宣帝即位初期,霍光“政事一决于光”,连废立皇帝都能说一不二。 宣帝心里清楚,刘贺就是因为太“硬”,才被废了。 他表面谦逊,对霍光毕恭毕敬,暗地里却悄悄布局。 起用民间旧友,提拔寒门士子,把忠于自己的人安插在要害部门。 对霍家,他给足面子,霍光之女成了皇后,霍家子弟占了要职。 霍光一死,霍家儿子立刻膨胀,密谋造反。 宣帝早有准备,雷厉风行收网,将霍氏一族连根拔起。 这手“先忍后发”,看得朝臣心惊。 但他没忘了那些拉过他一把的人。 胡组、赵征卿早已去世,宣帝派人找到她们的子孙,赏钱赐地。 对丙吉,他封博阳侯,食邑千户。 丙吉病重时,宣帝急得要亲去探病。 丙吉去世后,他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子孙世袭爵位。 有人说,丙吉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可“该做”二字,在人人自危的巫蛊之祸里,太金贵了。 他救的不仅是一个婴儿,更是一个王朝的转机。 所谓“善有善报”,从来不是玄学。 你今日递出的温暖,终会在未来某一天,以更滚烫的方式回到你身边。 主要信源:(大众日报——国学成语|从狱卒到丞相的传奇官员之丙吉问牛 新民晚报——新民晚报数字报-丙吉之伉)

火山
宣帝之劝不输武帝,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
封之岁月 回复 11-20 20:02
西晋是被谁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