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理解不了集团军总司令殉国的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呢? ​抗战时期,

名城探寻 2025-11-20 00:16:41

有很多人理解不了集团军总司令殉国的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呢? ​抗战时期,为了方便对日作战,我国曾编组了40多个集团军,集团军也是战时最大编制,一共40多个集团军总司令。 集团军的分量得先掰扯清楚。这种战时最大编制通常下辖两到四个军,兵力从数万到十几万不等,掌控着前线战场的核心指挥权,是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力量。 总司令作为核心决策者,本应身处后方统筹调度,而非亲临一线搏杀,这也是为何40多位总司令中,殉国者仅有两人。他们的牺牲,绝非普通官兵的战场殒命,而是整个抗战体系遭受的沉重打击。 张自忠将军的殉国藏着最烈的民族骨气。1940年枣宜会战,他以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总司令之身,亲自率部渡河作战。战前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信里写得明白: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所有人都劝他撤退,作为高级将领,他有一千个理由保全自己以待来日,但他不能退。 他始终坚信,长官不带头赴死,士兵何来死战决心?最终在南瓜店被日军包围,身中七处创伤,两处炮弹伤、五处子弹伤加一处刺刀伤,致命伤穿透左眼。他牺牲后,38师官兵组成敢死队冒死抢回遗体,十万民众自发护送灵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均题写挽词,延安报纸称他配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 更特殊的是,他是二战反法西斯盟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这份分量足以震撼整个同盟国阵营。 李家钰将军的壮烈藏着川军的铁血担当。作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他出身川军,七七事变后第一时间请缨出川。 1944年豫中会战,国军防线崩溃,各路部队仓促撤退。他主动站出来承担殿后任务,让友军先行撤离,自己带着总部两百多人断后。行至陕县秦家坡时遭遇日军伏击,全军拼死抵抗,最终仅两人生还。 他的尸首被抢回时,满身都是枪眼,可见战斗之惨烈。这位出川时带着不灭倭寇誓不还誓言的将领,用生命兑现了承诺。虽然后来因追赠军衔和过往经历名气不及张自忠,但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定论,早已印证了他牺牲的价值。 两位将军的殉国,本质是用最高指挥官的生命点燃民族斗志。抗战初期,日军装备精良,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军心民心都亟需强心剂。 张自忠曾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他们用自己的牺牲证明,中国军队的高级将领从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中华民族绝不会任人宰割。这种牺牲超越了军事层面的损失,成为凝聚全国抗战士气的精神火炬。 40多个集团军总司令,仅两位殉国,这个数字恰恰反衬出牺牲的含金量。他们本可运筹帷幄,却选择直面枪林弹雨;本可保全性命,却选择以死明志。他们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更多人拿起武器的开始。 铭记这两位将军,就是铭记中国人在亡国危机前的不屈。他们的含金量,是民族危亡之际最沉重也最耀眼的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95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