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给沙特王储铺上红毯,但“卡舒吉之影”并未离场 在白宫最新一场排场极大的欢迎仪式里,特朗普把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MBS)当成贵宾中的贵宾。军乐、骑兵、战机编队,规格比不少国事访问都更夸张。特朗普大谈“友谊”“合作”“投资”,可真正震动媒体圈的,是他再一次替 MBS 为卡舒吉案辩护——而且是带着情绪。 这种辩护并非第一次出现,却在当前的中东局势里显得格外刺眼。 一、特朗普的逻辑:政治不是道德审判 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当记者抛出卡舒吉遇害案的敏感问题时,特朗普的反应近乎爆炸。他当场表示卡舒吉“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强调事件已经过去,王储“什么都不知道”,并要求记者不要“让客人难堪”。 这番表态的核心逻辑很清晰: • 道德问题不重要,合作关系才重要 • 美国情报报告不重要,MBS 的否认更重要 • 人权并非优先事项,地缘与经济利益才是关键 这种态度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出现过。他曾在普京面前否认美国情报机构对 2016 年大选干预的评估,这一次,只不过换成 MBS。 特朗普的政治世界观里,“国家利益”可以被简化为交易,“盟友”可以被当成合作伙伴来经营,而道德争议,只会破坏“好生意”。 二、高规格接待背后,是巨额投资与中东新布局 为什么是现在?答案很简单:钱与战略。 1. 沙特承诺向美国投资高达 1 万亿美元 这笔钱对特朗普正在推动的“重塑美国制造业—重建白宫设施—深化能源链条”非常重要。 2. F-35 及核技术合作 沙特能拿到美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机,意味着双方战略捆绑进一步加深。 3. 特朗普的“加沙和平方案”需要沙特背书 没有沙特参与,美国很难调动更多穆斯林国家进入“国际稳定部队”、也难推动地区重建和新秩序。 换句话说,这场高规格接待的每一步,都绑着巨额利益与地区格局的重塑,而卡舒吉案对特朗普而言,显然只是“阻力”,而不是“底线”。 三、沙特为何敢在此刻接受“拥抱”? 沙特方面的算盘并不复杂: • 可以在不承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下,照样获得美国军事与技术红利; • 可以向国内展示自己与美国总统“关系非凡”,强化穆罕默德王储的统治正当性; • 可以在地区新秩序中占据“关键枢纽”,而不是美国的附庸。 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 “沙特不需要真正让步,就能得到大部分好处。” 特朗普需要沙特,而沙特也清楚自己现在“不可替代”。 四、真正棘手的问题:美国价值观与现实政治的撕裂 特朗普公开替 MBS 辩护,确实有其政治逻辑,但在美国内部,这种行为必然会受到媒体、国会、民主党阵营乃至部分共和党人持续质疑。 美国情报机构仍坚持卡舒吉案有“高度可能”由王储下令。 拜登政府也因此曾与沙特保持距离。 而现在,特朗普几乎是在告诉所有人: “只要对美国有好处,我愿意把一切尴尬搁置。” 这正是美国外交在未来四年最可能的真实写照—— 价值观不会被删除,但会被边缘化; 人权仍会被提及,但只在不影响交易的前提下。 五、结语:一场友谊秀,无法掩盖的现实裂痕 这场访问最浓烈的部分不是礼仪,而是象征: • 特朗普与沙特的关系更加个人化、交易化 • 美国情报体系与白宫判断再次出现脱节 • 中东新秩序的重心正在被重新设计 • 卡舒吉案虽被“搁置”,但不会被遗忘 特朗普握着 MBS 的手,强调“不在乎这只手碰过哪里”。 但这句话恰恰暴露了整个现状: 在利益与价值之间,特朗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