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说白了,就是要把技术和安全议题政治化。可问题是——德国真的承受得起吗? 现在德国的5G网络里,近六成设备都是中国企业造的,从基站天线到核心网服务器,从城市骨干网到偏远地区信号塔,到处都有中国技术的影子,德国电信2024年财报显示,其5G网络设备采购成本中,中国供应商占比达58%,仅华为一家就为德国300多个城市提供了核心网解决方案。 默茨倒好,不仅要在6G里把中国组件拦在门外,还放话要求2026年前拆光5G核心网的中国设备,这哪儿是升级网络,简直是花钱拆家!华为当年为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早就摊在了运营费用里,如今要拆,光是硬件更换就得掏出25亿欧元,更坑的是,这25亿只是冰山一角。 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网络中断造成的企业日损失约8000万欧元,民众通信不便的补偿、新设备调试期间的服务缩水,再加上员工培训、系统适配等费用,整体成本将突破8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全年国防预算的12%,这怕是能让本就紧张的德国财政捏把汗。 再看看技术上的死穴,这可不是靠喊几句“自主可控”就能解决的,中国企业在6G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比已经超过42%,远超美国的35.2%和欧洲的8%,从太赫兹通信到通感一体技术,从智能超表面到星地融合网络,都是未来6G网络的核心支柱。 华为在太赫兹通信领域已实现100Gbps传输速率突破,中兴的通感一体技术更是完成了车载场景实测,而德国本土企业西门子、博世在这些领域要么研发滞后两年以上,要么干脆没布局。 就算想换设备,市面上也没合适的替代品——诺基亚、爱立信的6G原型机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商用化至少要等到2030年。 当年有些国家跟风禁用中国设备,结果呢?网络部署进度拖慢了两年,成本超支了三倍还多,最后不得不偷偷进口兼容组件救急。德国现在走这条路,无异于自断技术臂膀,错过6G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更别提德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了,2025年一季度工业产出同比下滑1.8%,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汽车、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订单量减少12%,通胀率虽然回落至3.2%,但能源价格仍比2020年高40%,企业倒闭数量同比增加22%,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陡增。 德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83%的中小企业依赖5G网络进行智能制造和跨境业务,其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更是通过低延迟5G网络实现与车企的实时数据交互,这时候本该勒紧裤腰带搞经济,默茨却要砸重金拆网络、搞替代,简直是雪上加霜。 一旦网络升级受阻,订单交付延迟、跨境协作中断将导致中小企业日均损失超3000万欧元,到时候失业率怕是要从5.3%往上跳,这对即将迎来地方选举的默茨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政治风险。 默茨还说要联合法国搞欧洲自己的6G体系,这话听得人想笑,实在太没底气了,欧洲Hexa-X项目搞了三年,诺基亚牵头投了800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才推进到第二阶段,连统一的技术路线都没定下来。 德国主张优先发展工业互联网场景,法国却坚持聚焦消费端应用,两国在6G频段划分上吵得不可开交,连基本的测试频率都没达成一致,美国那边又在撺掇“十国联盟”搞6G标准垄断,要求成员国不得采用非联盟国家的核心技术。 欧洲要是真跟中国切割,不仅拿不到中国的专利授权和技术支持,还得看美国脸色,最后大概率是替美国做嫁衣,沦为技术附庸,德国电信技术总监私下承认,没有中国企业参与,欧洲6G商用至少要推迟5年,到时候全球6G市场格局早已定型,德国不仅拿不到话语权,连现有的5G优势都得丢,这种赔本买卖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说到底,把技术问题政治化就是条死路,中国企业的组件早就通过了欧洲最严格的GSMA安全认证,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供应商设备的安全漏洞发生率仅为0.3次/千台,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2次/千台,这么多年用下来没出过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默茨为了讨好美国和国内右翼势力,硬要把好好的技术合作搞成政治对抗,简直是拿德国的经济未来和民众利益当赌注,更讽刺的是,德国汽车企业大众、宝马还在加大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中国的6G技术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政府这边却要禁用中国组件,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只会让企业无所适从。 你说德国这波操作,是真不懂技术和经济的关联,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