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宣布延期后,日方承认“这是远超钓鱼岛问题的强烈信号”,中方宣布原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东京”论坛延期举行,论坛日方参与方“言论NPO”17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此次延期是高市早苗涉台问题相关言论导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1月17日,日本“言论NPO”召开记者会,承认了一个让整个东亚都为之一震的事实:中方宣布延期原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东京”论坛,直接原因就是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 更关键的是,日方代表工藤泰志在会上说出了一句极具分量的话,称这是“远超钓鱼岛问题的强烈信号”。 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熟悉中日关系的人都明白,钓鱼岛争端闹了多少年,两国舰船在海上对峙,民间情绪激烈对抗,可即便在那种剑拔弩张的时刻,北京—东京论坛照样举办,该对话还是对话,该交流还是交流。 这个从2005年开办的平台,已经连续运作了将近二十年,期间经历过各种风浪,从未缺席,它不仅是中日两国政商学媒各界交流的窗口,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稳定器。 可这一次,中方在距离开幕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按下了暂停键,这种果断的姿态,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日方自己都承认,这次的信号强度已经超越了钓鱼岛问题,足以看出台湾问题在中国核心利益中的位置到底有多重要。 回看高市早苗到底说了什么,11月7日,她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被问到“台湾有事”是否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能否行使集体自卫权。 高市的回答毫不含糊,直接表示如果台海出现武力冲突,比如中国对台实施海上封锁,就可能威胁日本生存,届时自卫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三天后被追问是否要收回这番话,她只是说以后不在国会假设特定情境,压根没打算改口。 这番表态的性质已经非常清楚,就是把中国的内政问题和日本的国家安全强行绑在一起,试图从法理层面为介入台海寻找借口。 要知道,从1972年中日复交开始,双方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里,每一份都明确写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必须尊重一个中国原则。 这些文件具有国际法效力,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推翻的,高市的言论不仅违反了日本自己的法律约束,更是对中日之间政治承诺的公然背弃,甚至踩踏了国际法中尊重国家主权的基本准则。 中方的反应来得又快又准,11月16日宣布论坛延期,江苏徐州代表团取消了原定访问日本爱知县半田市的计划,多家中国大型旅行社同一天停售日本旅游产品,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连签证服务都一并暂停。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日本立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有日本学者测算,中国游客是日本海外游客的最大来源,这波暂停可能让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连带影响GDP下降0.36个百分点。 面对这样的局面,日本国内的反应也开始分化,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公开表示高市的言论“很危险”,公明党和共产党也纷纷表达担忧,《朝日新闻》的社论更是直言这会加剧中国对日本的不信任。 连日本商界都开始私下抱怨,毕竟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没人愿意因为政客的冲动表态而让经贸合作受损。 不过日本政府的官方回应却显得有些避重就轻,内阁官房长官辩称政府对台立场并未改变,还有一些政客说中方“反应过度”,这种态度说明他们要么没有认清问题的严重性,要么就是在装糊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7日的记者会上把话说得很明白,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日复交时确立的“复交三原则”和后续四个政治文件都把这个问题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模糊空间,是日方先越线挑衅,责任完全在日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选择的是“延期”而不是“终止”,这个细节其实透露出一个信号,就是中方并非不愿意与日本交流,而是不接受一边干涉中国内政一边还想若无其事地对话这种做法。 底线必须守住,原则不容践踏,想要重启对话,日方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而不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次论坛延期给中日关系带来的影响,恐怕要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深远,它标志着中方在维护核心利益上的态度已经变得更加坚定和明确,任何试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的行为,都将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日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拿出诚意来修复被破坏的互信基础,交流的大门没有关死,但想要重新打开,前提是必须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