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中国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打开新闻看到“认清形势”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别只是一哆嗦,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咋咋呼呼的口号,那是能摆上台面的算术题,今年那1.66万亿的国防预算报出来,听着是不是挺吓人?可要是摊开了看,这笔钱甚至没怎么到我们GDP的1.5%。 美国那边的军费占比早就飙过了3.24%,俄罗斯更是直接干到了4.4%,连印度都有2.5%,咱这1.32%左右的投入,哪怕说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低保费率”,都一点不夸张。 这么一大笔真金白银扔进去,到底换来了啥?不是为了听个响,是为了谁也别想随便卡住我们的脖子,外头关税壁垒高筑,高科技和芯片供应链说断就断,这时候才会懂,那超过2%的研发投入是在救命。 想想北斗系统的定位导航和精准授时,那不光是这就为了让导弹能找得着路,更是为了让我们还能安稳赚钱、不被轻易拿捏必须付出的“隐形成本”。 这笔账算明白了,再来把时间倒回到1952年,就在那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山头上,对面一天就能倾泻30万发炮弹,前前后后砸了190万发。 那时候我们没什么好装备,很多时候真的是拿命在填战术缺口,有的战士在没麻药的情况下,拖着断肢爬过焦土那种只能靠肉身去硬扛钢铁暴雨的日子,是因为我们那时候真的穷,真的没有“家伙事”,但现在不一样了,这种让人心碎的悲壮,决不能再重演。 如今常规导弹旅在深夜快速机动,多点同步发射的画面;是055大驱带着052D和071两栖舰在海上同框,甚至我们的歼-20双座型都开始配合预警机编组干活了。 更有那还在测试电磁弹射的福建舰,和东风快递的使命必达,这一切的物理摧毁能力,就是为了把那个可怕的“生物学极限对抗”彻底翻篇,说白了现在花钱搞这些,就是为了不让今天的年轻人再拿血肉之躯去换敌人的炮弹存量。 但也别觉得这就是万事大吉,现在的博弈环境可比以前复杂多了,看周边那些所谓的“自由航行”,国外的军舰就在咱家门口晃悠,F-35这类的隐身战机在周围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这不是我们要去惹事,而是事情在找我们,对手的反导网越织越密,电磁压制和网络攻击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的航母才得去西太常态化巡弋,这不是显摆,是对高频风险的必须应答。 现在的远海训练,早就从单纯的防空反导变成了远程打击,这种角色转换意味着我们必须全天候“在线”,在对方每一次试图越线的时候,都得有实质性的力量在那儿等着。 和平这东西,真的很贵,以前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先辈的鲜血,现在我们选择付出的代价是真金白银的预算,这不仅仅是紧张感,更是每个人都得心里有数的一本账:手里有剑,这日子才能真正过得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