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中国昨晚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节目一开始就把先辈牺牲、外部风险摆在台前,意思很直接:和平和发展要靠持续投入与清醒判断。 或许有人质疑这是借过往煽情,可结合当下的国际局势便会明白,这是以最真切的方式,将“认清形势”四字刻进每个人心里。 毕竟我们脚下的这片安稳土地,是用无数战士的热血换来的。加勒万河谷的雪域高原上,29岁的陈红军把生命定格在边境线,他的孩子在墓碑前懵懂呼唤“爸爸”的画面,戳中了每个国人的软肋。 回望抗美援朝战场,28岁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长津湖冰雕连战士平均年龄仅19岁,冻僵时仍保持冲锋姿态。 这些年轻生命不是历史课本上的数字,而是用热血筑牢“国土不可侵”防线的普通人。他们用牺牲换来了太平,可总有人把这份安稳当成理所当然,忘了“岁月静好”从来都是有人负重前行。 还有中央最新强调的“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这绝非空话。当前国际赛场早已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美国带着荷兰、日本等盟友,对中国芯片等高科技实施全方位围堵;同时,美国还纠集盟友对“一带一路”倡议横加干扰。 从数据看,2024年我国国防支出1.69万亿元,人均不到1210元,仅为美国国防预算的五分之一,占GDP比重不足2%,这样的投入只是为了自卫。 这些风险最终都会落到老百姓身上。芯片被卡导致高端手机、电脑价格居高不下,年轻人换设备要多掏好几千;国际供应链波动让大豆、原油等原材料涨价,超市里的食用油、肉类价格跟着浮动,寻常家庭的菜篮子悄悄变沉。 更关键的是就业,外贸企业受国际形势影响订单减少,相关行业从业者可能面临降薪甚至失业;高端医疗设备曾依赖进口,部分检查和治疗费用高昂,普通家庭看病时难免犯愁。 就连孩子们的教育资源,也可能因国际技术竞争间接受影响——若科技人才缺口大,未来相关专业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还会加剧,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影响。 看清这些现实,才懂《新闻联播》的良苦用心。先辈扛枪守土,我们如今要扛的是发展的担子,本质都是为了守护家园。 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超3万亿元,增长8%,这些钱砸向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就是为了打破封锁;国防投入保障的不仅是边境,更是国内产业和民生的安稳。那些说“翻旧账没必要”的人,该明白我们记着先烈,不是要沉溺过去,而是要带着这份警醒前行。 认清形势从不是草木皆兵,而是在安稳时备好“雨伞”,在顺风时修好“船帆”。先辈用生命铺就了起点,我们唯有以清醒的头脑直面风险,用持续的努力夯实发展根基,才能让“和平”不被辜负,让“好日子”长久安稳,这才是对牺牲先烈最郑重的告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