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脸打得也太狠了!伊朗王牌战机对着以色列军机一通猛烈开火,结果导弹全打偏了!这下

地缘历史 2025-11-19 11:47:22

这脸打得也太狠了!伊朗王牌战机对着以色列军机一通猛烈开火,结果导弹全打偏了!这下德黑兰终于懂了,几十年来当宝贝疙瘩一样供着的美国货,关键时刻是真靠不住。   这事就发生在2025年6月,当时伊朗和以色列正打得不可开交,史称“12天战争”。   就在战事的第10天,一出让伊朗空军颜面扫地的戏码,在自家西北部空域上演了。   一架伊朗空军的F-14A“雄猫”战斗机,总算逮着个机会,成功锁定了前来挑衅的一架以色列F-15I战斗机。   伊朗飞行员估计当时激动坏了,毫不犹豫地发射了“法库尔-90”导弹。   要知道,这“法库尔-90”可是伊朗基于美制“不死鸟”导弹研制的得意之作,结果呢?   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导弹,在空中划出几道弧线后,竟然一发都没打中,全部脱靶!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飞行员技术不行?还真不是。   问题出在了根子上,伊朗的F-14A战机,用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古董——AWG-9雷达。   而以色列的F-15I战机上,挂着一个叫EL/M-8222的电子战吊舱。   这玩意儿就像一个超级黑客,三下五除二就破解了伊朗老掉牙雷达的编码,让它瞬间变成了“睁眼瞎”。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有分析指出,伊朗的导弹在飞到最后20公里时突然集体“叛变”,很可能是因为导弹里预设的美制敌我识别系统,被以色列新式的干扰频谱给“策反”了。   换句话说,以色列军队用一个新“口令”,就让伊朗的导弹误以为目标是自己人,自动放弃了攻击。   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不过是用技术手段实现的。   这还没完。那架成功脱身的以色列F-15I,撤退时还不忘通过数据链叫来一群无人机。   就在伊朗边境,这群无人机轻松击落了一架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伊朗F-5战机。   最让人无语的是,德黑兰的指挥系统,在自家战机被击落后,足足延迟了17分钟才发出警报。   等警报响起来的时候,以色列的飞机早就没影了,这反应速度实在是慢得可以。   我们来看看整个12天战役的最终战果。伊朗为了保卫领空,总共耗费了价值2.3亿美元的防空弹药,结果呢?   一架以色列的有人驾驶战机都没打下来,只击落了8架无人机。   这次惨败,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德黑兰。   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家空军最精锐的家当,还是几十年前从美国买来的F-14A和F-5,机队老化得不成样子了。   更可怕的是,再看看周边的邻居们。土耳其已经用上了“台风”战机,那雷达在200公里外就能发现F-14。   阿塞拜疆装备了“枭龙”Block 3,雷达一开机就能压制伊朗的预警系统。   就连沙特,也一口气宣布要采购108架F-15EX战机。   而这次冲突中,以色列更是派出了12架F-35I隐身战机,在伊朗防空网面前如入无人之境,全程都没被发现。   要知道,F-35I的雷达反射截面比F-14小了整整400倍。   伊朗的雷达屏幕上估计就是一片空白,人家在你头顶上飞了好几圈,你可能都不知道。   俗话说得好,“事教人”。这次空战的奇耻大辱,成了促使伊朗决策层下定决心寻求改变的直接原因。   他们明白,再抱着这些过时的美制装备不放,下次就不是丢脸这么简单了。   有人说,可以找俄罗斯买啊。没错,俄罗斯是承诺要卖给伊朗100架苏-35S战机。   但问题是,俄乌冲突已经消耗了俄罗斯航空工业85%的产能,这批飞机最快也得等到2030年才能交付。   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在德黑兰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巴基斯坦空军的演习数据,让伊朗人看到了希望。   在演习中,歼-10CE曾经在190公里外就成功锁定并“击落”了法国的“阵风”战机。   它搭载的霹雳-15导弹,采用的是主动雷达加红外复合制导,传统电子干扰根本没用。   这跟伊朗F-14A导弹被轻易干扰以至全部脱靶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歼-10CE的出现,对伊朗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不过,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而是整个体系的对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沙盘推演结果,给伊朗人上了更深刻的一课。   推演显示,如果伊朗只买歼-10CE,去对抗以色列的F-35,胜率其实不到30%。   但如果搭配上空警-500预警机,胜率就能飙升到65%。   如果再把红旗-9BE防空系统也整合进来,形成一个“铁三角”作战体系,那么在防御作战中,胜率可以达到惊人的82%。   当然,这套体系的价格也不菲,估价高达120亿美元。   这笔钱对伊朗来说是个巨大的数字,而且这不仅仅是买几件武器那么简单。   它意味着伊朗需要重建整个数据链,升级23个雷达站,还要重新培训500名指挥官。   种种迹象表明,地缘政治的天平,似乎正在向东方倾斜。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