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家里养了一条狗,因实在养不熟,于是选择放生,他把狗装进麻袋,带到野外,松开袋子,原以为狗狗会回头看他一眼,没想到松开袋子后狗狗头也不回,夹着尾巴就跑了,没有一点留恋!男子养狗有一段时间了,但狗怎么也养不熟,无奈之下他把狗装进一个绿麻袋,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一边解袋子,一边说:再见吧,疯狗! 那天风刮得挺猛,野外的草都往一个方向倒,男子蹲在地上解麻袋绳的时候,手指都被粗糙的麻绳磨得发疼。他其实心里憋着股气,从把这只小狗抱回家那天起,他总觉得自己掏心掏肺地对它好——每天下班再晚,都会绕路去买新鲜的鸡胸肉切碎了喂,冬天怕它冷,特意把旧毛衣改成小垫子铺在狗窝,就连自己舍不得喝的牛奶,也会倒小半碗温了给它。可这狗偏不领情,每次他伸手想摸它的头,它要么缩着身子躲到沙发底下,要么就龇着牙发出呜呜的警告声,有一次甚至差点咬破他送朋友出门时递东西的手。 那天早上,他收拾完狗窝的粪便,又看到沙发套被撕得满是破洞,里面的棉絮撒了一地,瞬间就没了耐心。他想起这几个月的委屈,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明明是真心想养它,却换不来一点亲近。于是找了个平时装杂物的绿麻袋,趁着狗在院子里啃骨头的功夫,猛地把它套了进去。一路上,麻袋里的狗时不时发出几声呜咽,他却没心思管,只觉得这呜咽声也像是在跟自己作对,越听越烦躁,直到把车开到郊外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才把麻袋拎了下来。 解开袋子的那一刻,他其实偷偷抬眼瞄着,心里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哪怕就一眼呢,至少证明自己这几个月的付出没完全白费。可没想到,狗一从麻袋里钻出来,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像被什么东西追着似的,夹着尾巴撒腿就跑,土路上溅起的小石子都差点砸到他的鞋。他站在原地,看着狗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草丛里,嘴里那句没说出口的“以后好好活下去”,也硬生生咽了回去,只剩下满肚子的失落和疑惑:难道真的是这狗太“疯”,连一点感情都没有吗? 后来有一次,他跟小区里开宠物店的阿姨聊天,无意间说起这件事,阿姨却叹了口气说:“你以为的‘养不熟’,说不定是它心里怕呢。”阿姨说,之前店里接过一只跟这只狗情况差不多的小狗,也是不管新主人怎么喂,都一直保持警惕,后来才知道,那只小狗之前被主人弃养过,还被陌生人打过,所以再遇到人对它好,第一反应不是亲近,而是害怕,怕这份好又会突然消失。 听到这话的时候,他突然愣了神,想起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时,它缩在宠物店的角落里,浑身脏兮兮的,眼神里满是胆怯。那时候他觉得这狗可怜,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可他从来没问过宠物店老板,这只狗之前经历过什么。他以为只要自己对它好,就能消除它的防备,却忘了有些伤害不是靠几天的鸡胸肉和旧毛衣就能弥补的。他把自己的“付出”当成了衡量狗是否“领情”的标准,却没考虑过,对一只受过伤的狗来说,放下警惕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讨好,而是慢慢来的耐心。 他甚至开始后悔,那天在野外对狗说的那句“再见吧,疯狗”,说不定狗跑的时候,心里也在害怕,怕他又会追上去把它带走。他以为狗的“头也不回”是没有留恋,却没想想,那或许是它在恐惧中寻求安全感的唯一方式——跑得越远,就越觉得安全。其实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就能促成的,你得站在它的角度,理解它的恐惧和不安,给它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期待没得到满足,就轻易给它贴上“疯狗”的标签,甚至选择弃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