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

乐山聊养生 2025-11-19 10:35:03

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正厅,而且次女也不见了,他正要派人寻找,家人却向他说:“恭喜恭喜!” 空气中混着血腥和红绸的味道,正厅中央摆着金簪和一份赐婚文书,署名是朱元璋。这是圣旨,不容置疑。可谢再兴一眼认出,那正是次女平日最心爱的金簪。如今,她被许配给了徐达,连个询问的余地都没有。 他呆立良久,脑海中闪过一幕幕:当年与朱元璋共破陈友谅,血战鄱阳湖,麾下两名心腹替他挡箭而亡,尸骨未寒,如今却被朱元璋砍下头颅示众。这哪里是惩戒?分明是立威。 朱元璋的用人之道,谢再兴并不陌生。早年间,那位淮右布衣起家的英主总说兄弟情深,可一旦有人功高震主,便会变脸如翻书。他见过他如何对待背叛者,剥皮实草、悬尸示众,令敌我皆寒。那时谢再兴也曾暗自佩服朱元璋治军如铁,如今却终于明白,那铁,不只是用来约束敌人,也是套在自己人脖子上的枷锁。 他心中的火苗,终于在那对血淋淋的头颅下被彻底点燃。夜里,他在灯下紧盯那封赐婚书许久,沉默到天明。此后数日,他悄悄调集旧部,派心腹联络义乌一线的守将,筹划退路。 早在1357年,谢再兴被擢升为中翼右副元帅,是朱元璋手下最倚重的战将之一。 苗军叛乱时,他带着几千人死守诸全,硬抗张士诚十万大军整整二十九日,凭着血肉之躯守下了朱家江山的门户。战后他领到一副精铸铠甲,当时他只觉荣耀无比,如今却只觉它沉重得像枷锁。 一个月后,诸全夜色浓重,更鼓三响。他披上那套铠甲,最后一次在朱元璋赐予的盔甲下出征。 这一次,他的敌人不是外患,而是自己曾誓死效忠的人。他带亲卫队突入知州衙门,血溅案头,城门在黎明前开启,三万兵马向东南而去,投向了朱元璋的宿敌张士诚。 张士诚给他的不过是义乌守将的小职,比起昔日在朱元璋麾下的权势相差甚远。但谢再兴心知肚明,他宁愿跟一个还懂兄弟义气的主公打拼,也不愿再受朱元璋那双时刻提防的眼睛冷视。 造反的消息传回应天府,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派兵追剿。他曾说过,兄弟归兄弟,军纪归军纪,如今谢再兴以兵叛逃,是触犯了他心中最不能忍的底线。 于是,1364年春,李文忠设伏于义乌山道,箭矢如雨,谢再兴力战而亡。死时未满五十,身中三箭,面朝东南,不改其志。 他的死讯传回,朱元璋下令诛其全族。谢氏宗亲或流放,或处死,唯独放过了已嫁徐达的次女。那个曾被金簪和圣旨改变命运的女子,如今已怀有身孕。 这个孩子日后被封为太子妃,生下明仁宗,再往后是宣宗、英宗,直到崇祯——谢家的血脉悄然流淌于明朝十三位皇帝的体内。 或许朱元璋自己也没有想到,那一次的“赐婚”,最终让谢家以另一种形式永存于大明的骨血之中。

0 阅读:468
乐山聊养生

乐山聊养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