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演员孙桂田花 2.6 万在北京故宫旁买了一个四合院,后来她又陆陆续续买了几套房,没想到,年老后,这些房子成了她痛苦的根源,80 岁的她仍无法安享晚年。 主要信源:(凤凰网——老戏骨当年花2.6万买房,如今价值过亿,子女们争夺房产罔顾亲情) 八十岁的孙桂田老人坐在四合院的老榆树下,手里慢悠悠地摇着蒲扇。 这座位于紫禁城旁边的老院子,青砖灰瓦,石榴树结满了果儿,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好地方,如今却成了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院里的老枣树还是她刚搬来时种下的,如今已经枝繁叶茂,每年秋天都能结满甜枣。 可现在的孙老太太,看着满树的果实,却常常独自叹气。 时间得退回四十多年前。 那时节,北京城还没现在这么热闹,胡同里到处都是骑自行车的人,街坊邻居见面都热情地打招呼。 孙桂田用攒了半辈子的两万六千块钱,置办下这处院子。 要搁现在,这点钱连个厕所都买不着,可那会儿,这数目真不是小钱。 她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去房管局办手续,工作人员还笑着说: "您这可真是捡着大便宜了。" 她本来想着,有了这院子,孩子们将来都有个依靠,谁承想反倒惹出这么多是非来。 孙老太太这辈子不容易。 早年家里也是大户人家,可没等她长大,爹娘就都没了。 她自个儿拉扯大三个孩子,什么苦都吃过。 最早在戏班子里唱戏,后来做点小买卖,什么贺卡、年画都倒腾过。 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就得蹬着三轮车去进货,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 凭着那股子韧劲儿,愣是在北京城站住了脚。 要说这四合院,还真是个宝地。 青砖墁地,前廊后厦,院里还有口老井。 夏天坐在葡萄架底下,那叫一个凉快。 院墙上的爬山虎一年比一年茂盛,春天发芽,夏天碧绿,秋天变红,冬天枯了又发,就跟人这一辈子似的。 可自从北京城的房价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这院子就成了香饽饽,也成了孩子们心里的疙瘩。 大闺女觉得自个儿分着的房子比不上这院子值钱,儿子又觉着按老理儿,祖宅该归儿子。 为这,兄妹仨没少闹别扭。 有一年过年,就因为这事,饭都没吃安生。 大闺女摔门走了,儿子也拉着脸,就剩小闺女在旁边抹眼泪。 那天晚上,孙老太太一个人收拾碗筷,手抖得差点把盘子摔了。 孙桂田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原想着,给儿子闺女都置办了房产,把这老院子留给小闺女,谁都不亏欠。 可这人心啊,就像那井里的水,看着平,底下都有暗流。 前几天,隔壁老王还跟她说: "您这院子,现在少说也值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个手指头晃了晃。 孙老太太只是摇摇头,没接话。 有一回,大闺女直接找上门来,说这院子要是卖了,够他们兄妹花几辈子的。 孙桂田听着,心里跟针扎似的。 她不是舍不得这院子,是寒心孩子们光盯着钱,忘了骨肉亲情。 那天晚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孩子们小时候,为了一块糖都能互相让着,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 如今这院子里,就剩孙老太太一个人住着。 早晨起来浇浇花,晌午睡个午觉,后半晌跟老街坊说说话。 孩子们倒是常来看她,可都是各来各的,再难见着一家子团圆的热闹劲儿了。 有时候,她会拿出老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看,照片上孩子们笑得那么开心,哪像现在,见面都客客气气的,透着生分。 要说孙老太太也想得开。 她常说: "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这辈子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福也享过,知足了。" 有时看着院里的石榴树,她就想起孩子们小时候在树下玩耍的样子。 那会儿虽然日子紧巴,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现在日子好了,人心反倒远了。 如今这四合院还在那儿,青砖还是那些青砖,灰瓦还是那些灰瓦。 变化的不是院子,是院里的人。 孙桂田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孩子们能明白,再值钱的院子,也比不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顿饭。 她最近常想,是不是该把院子卖了,把钱分给孩子们,可又舍不得这个住了一辈子的老家。 夕阳西下,老人慢慢站起身,捶了捶腰。 院里的老猫蹭着她的裤脚,她弯腰摸了摸猫脑袋,喃喃道: "还是你省心,给口吃的就知足。" 或许,简单才是福。 她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心里盘算着,明天该把冬天的厚衣服拿出来晒晒了。 日子总得往前过,至于儿女们的事,就随他们去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