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最缺乏炮弹的那段时间里,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为乌克兰采购炮弹,捷克等国主张尽全力为乌克兰购买炮弹,不管这些炮弹是谁生产的,能买到就立即送到乌克兰,但这个建议遭到法国反对,法国要求为乌克兰购买的炮弹必须完全是欧盟生产的。结果,捷克等国搞“炮弹计划”,从全世界范围内为乌克兰购买炮弹,仅依靠“炮弹计划”,就有效缓解了前线乌军的“炮弹饥荒”,再加上欧盟和乌克兰炮弹产量上升等原因,俄乌地面火力对比很可能已经持平,如果再算上乌克兰炮兵在射程、精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乌克兰炮兵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占据了优势。法国倒是为本国军工业抢到了足够多的订单,但法国军工业当时并没有能力生产出足够的炮弹完成订单,换句话说,是法国的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乌克兰的“炮弹饥荒”,俄罗斯军队当时的地面火力优势,不仅给乌克兰军队造成更多损失,也让更多乌克兰城镇、村庄变成废墟,这一点上,法国难辞其咎。法国为维持、发展本国军工业的种种做法,可以说从冷战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法国不像美苏等大国那样可以仅依靠本国军事订单就能维持完整军工业,属实是无奈之举,只是在乌克兰最困难的时候还搞保护主义那一套,却让乌克兰付出代价,着实有些不够光明磊落。只能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况是一个国家?要知道,法国本身就存在很强的右翼势力,乌克兰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为了团结也就有意忽略了这些问题,只要确保法国跟其他支持者一道站在乌克兰这边就好,至于这些小心思,不影响大局就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