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是要来真的了,自卫队开始了演习。   我认为,日本自卫队开始演习,就意味着

物规硬核 2025-11-18 11:15:13

日本这是要来真的了,自卫队开始了演习。   我认为,日本自卫队开始演习,就意味着高市早苗想对抗到底,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是更加猖狂了。   战术上,自卫队首次在离岛演练中部署“12式岸舰导弹改进型”,这款射程达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标志着日本正悄然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更值得关注的是,演习区域与台湾海峡、东海油气田形成地理呼应,而参演的“水陆机动团”,这支仿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专门演练了城市攻坚、两栖登陆等敏感课目。   战略层面的转变更为深刻,根据2022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三文件,日本计划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并寻求“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演习中,美军“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与日方导弹部队的协同作战,正是这一进攻性战略的实战预演。   技术维度上,防卫省正加速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与英意联合开发第六代战机,计划部署2000枚远程巡航导弹。   这些动向与演习中测试的跨域作战系统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展现出日本军事转型的系统性布局。   回顾二战后日本安保政策演变,可见清晰的转型轨迹,从2014年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到2016年通过《新安保法》,再到2022年颠覆“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用不到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和平宪法到“正常国家”的蜕变。   一位曾任教防卫大学的陆上自卫队中将指出:“我们的训练构想已从抵御入侵转变为控制周边海域,”   这种转变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日本智库“冈崎研究所”报告显示,90%的兵棋推演将台海冲突视为日本最大安全威胁。   海上自卫队退役中将金田秀昭的表述更为直白:“第一岛链的封锁意味着日本生命线的终结,”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推动着日本加速军事松绑。   演习背后是复杂的利益交织,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军工出口额同比增长175%,三菱重工正在扩建导弹生产线。   与此同时,美军在演习中出动“远征移动基地舰”,暴露出美国希望日本在“第一岛链”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的意图。   地区国家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韩国海军虽未参演,但宣布将在济州岛以南举行反潜演练,菲律宾则与美军启动规模空前的“肩并肩”军演。   这种连锁反应正在重塑亚太安全格局,正如新加坡学者李明江所言:“各国都在为可能到来的风暴做准备,”   日本当前的军事转型,表面上是对“中国威胁”的回应,实则蕴含着更复杂的内驱力。   一方面,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印太转移,日本试图通过提升自主防卫能力来缓解对“美国承诺不可靠”的焦虑,另一方面,少子化与国债规模达GDP263%的现实压力,使得制造外部危机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选择。   然而,这种军事冒险存在三重悖论,首先,强化军事存在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形成“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后,中日舰机对峙频率增加三倍就是明证,其次,偏离“专守防卫”将使日本更深度绑定在美国战车上,未来可能丧失战略自主性。   最值得警惕的是认知层面的偏差,当下日本政界盛行“台湾关乎生死”的论调,却选择性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2022年日本对华贸易额达2686亿美元,是台湾地区的7倍,这种战略误判令人联想到1941年误判美国反应的历史教训。   日本真正的安全困境不在于军力不足,而在于未能与邻国建立政治互信,如果将购买战机的经费投入区域经济合作,将导弹研发技术用于气候变化应对,或在亚洲缔造更持久的安全架构。   德国通过推动欧盟东扩赢得多边领导力的经验值得借鉴,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通过扩大威慑半径获得的,而是通过拓展共同利益边界实现的。   在人工智能重塑战争规则的21世纪,执着于扩大传统军事优势,无异于在数字时代修炼冷兵器,日本需要深思:当“威慑”成为唯一语言,谁还能听见和平带来的繁荣回响?地缘政治棋局中,最强的一手往往不是出击,而是筑桥。

0 阅读:428

评论列表

用户81xxx11

用户81xxx11

7
2025-11-18 18:47

搞事早瞄使劲的作吧,不作死不会死。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