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批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时,新华社突然发了一组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的

罗普娱记 2025-11-18 10:30:35

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批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时,新华社突然发了一组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的图片,这是什么意思?实在令人难以费解! 说白了这组代代木公园的图片根本不是随便发的,就是借着秋日景象藏着四层深意,还暗戳戳用《终结者》的核爆镜头敲警钟,把话都埋在画面里了! 第一层深意就是借公园的“前世今生”戳破高市早苗的虚伪面具。这代代木公园可不是普通的绿地,早年间是日军的练兵场,那些侵略他国的士兵就是在这儿练的兵,后来二战败了又成了美军的宿舍,直到1967年才改成公园对外开放。 现在公园里春天樱花如云,秋天绿树成荫,周末全是散步的老百姓,前阵子还办了“2025中国节”,日本人排着队尝中国美食、玩VR体验,中日老百姓凑一块儿有说有笑。 可再看高市早苗干的事,一边参拜靖国神社把侵略历史当光荣,一边琢磨着修改“无核三原则”,想给美国核武器开绿灯,这不就是把公园的和平底子往沟里带吗? 新华社发这组图就是想说,日本的土地早就不是练兵场了,老百姓要的是樱花和烟火气,不是高市早苗搞的那套战争风险。 第二层深意藏在秋日的“落叶与根基”里,暗指历史不能像扫落叶似的扫干净。公园里种着近千棵光叶榉、一万八千株樱花树,这些树从1964年奥运会那会儿就扎根在这儿,一年年落叶又发芽,就跟历史印记似的抹不掉。 高市早苗却总想打历史的马虎眼,当了首相就任命涉“黑金”丑闻的议员进内阁,对“无核三原则”含糊其辞,说什么“审查工作现在就开始了”,说白了就是想把战后的和平规矩改了。 可公园的树长得再高,根也扎在当年的和平承诺上,就像“无核三原则”是1967年定的,正好是公园开放那年,这时间凑得可不是巧合。新华社发秋景图就是提醒,落叶能扫,但树根动不了,历史规矩也改不得,高市早苗想刨根,老百姓不答应。 第三层深意是用“公园的热闹”反衬“政客的冷清”,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当家人”。“中国节”那两天,代代木公园里全是攒动的人头,有老两口尝四川火锅,有年轻人围着VR展区看中国高铁,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都录视频致辞,说要促进相互理解。 这景象多实在,老百姓不管政客怎么吵,就想好好过日子、跟邻居处好关系。可高市早苗上台没几天就把盟友公明党逼走了,就因为人家反对改“无核三原则”,国内骂声一片,连自民党自己人都质疑“没必要改”。 新华社拍公园里的笑脸、展台前的长队,就是想让大家看明白,中日友好的根子在老百姓身上,不是高市早苗这种政客能随便搅黄的,她要是真敢跟民心对着干,最后只能自己冷清。 第四层深意藏在“看得见的和平”里,给高市早苗划下红线。代代木公园有个标志性的代代木体育馆,是1964年奥运会建的,当年用悬索技术造的,象征着“稳定与平衡”,现在还办世乒赛、排球赛,全是和平竞技的事。 可高市早苗脑子里全是“对抗”,一边要搞“国家情报局”盯着外国,一边想让美国核武器进日本,这不就是打破平衡、引火烧身吗?日本是唯一挨过原子弹的国家,那些核爆幸存者都说她“会招来战争,极其危险”,这话可不是吓唬人。 新华社拍体育馆的轮廓、公园里的喷泉,就是把“和平”这俩字摆到明面上,告诉你稳定才是好日子的根本,高市早苗要是敢碰核红线,就像拆体育馆的承重索,最后得砸了自己的脚。 至于那暗戳戳的核爆警钟,更是藏得巧妙。《终结者》里核爆的镜头多吓人,城市成废墟、啥都剩不下,这跟日本当年挨原子弹的惨状一模一样。代代木公园离当年的核爆影响区不远,现在公园里绿树成荫、人声鼎沸,这好日子是多少人用命换的。 高市早苗却想修改“无核三原则”,让美国核武器进来,这不就是往火堆里扔柴火吗?新华社发这些图,就跟放了段迷你版的警示片似的,不用多说一句话,就告诉你忘了核爆之痛、搞核冒险,最后只会落得电影里的下场。 所以说新华社这组图发得太有讲究了,表面是秋日公园美景,骨子里全是话。既点了高市早苗的错,又没把话说死,既告诉国内老百姓别着急,又给日本政客敲了警钟,还让两国老百姓看到和平的盼头。

0 阅读:2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