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提出具体统一路径:两岸统一后统称“中国”,台湾称为“中国

小张主张 2025-11-17 21:32:27

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提出具体统一路径:两岸统一后统称“中国”,台湾称为“中国台湾地区”,大陆称为“中国大陆地区”,内部治理则保持不变,依照各自现有法律“依法分治两地区”。   说白了,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两岸统一的“务实方案”直接摆上了热搜,不喊空洞口号、不搞复杂博弈,核心就是让两岸在“中国”这个共同招牌下,各自照着现有规矩过日子,既不打乱大陆的节奏,也不改变台湾的日常!   可能有人还不太熟悉吴建国是谁,他可不是随便发表言论的普通人,作为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还曾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谈统一,算得上是台湾学界里敢说真话、能提实策的代表。   他提出的路径看着简单,实则戳中了两岸统一的核心痛点,身份认同与现实差异的平衡,“统一后统称中国”这六个字,看似平淡却分量十足,直接绕开了长期以来的名称争议。   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对外都只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国”,这和新党主席吴成典一直强调的“两岸同属一中、统一是不可逃避的责任”完全契合,本质上都是回归中华民族的根脉认同。   而“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的划分,更像是给两岸的行政与地理范围定了清晰坐标,不是分裂,而是在一个国家框架下的合理区分,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房间,各自有独立空间,却同属一个屋檐下。   最让人关注的“内部治理保持不变,依照各自现有法律依法分治”,其实藏着满满的务实考量,吴建国自己也说,统一要通过政治谈判实现,核心是“保有‘台湾价值’”。   这意味着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甚至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不会被颠覆,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大陆这边也一样,社会主义制度和现行法律体系依然稳固,不会因为统一就打乱自身的治理节奏。   这种“求同存异”的思路,刚好回应了两岸分隔七十余年形成的客观差异,毕竟两岸在发展路径上的不同的是历史形成的,硬要一刀切反而容易产生抵触,而“依法分治”既守住了一个中国的底线,又给双方留足了灵活空间。   放在当下的大背景里看,这个提议更显其现实意义,现在两岸统一进程正在加速,大陆不仅有实际动作推动交流,台湾政坛也出现了积极信号,目的就是化解矛盾、累积善意。   吴建国的方案,恰好给这种沟通提供了具体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要统一”的口号上,而是给出了“怎么统一”的可操作路径。   当然,网上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觉得方案还缺一些底线设置,比如国防、法律衔接等问题,但这些讨论本身也说明,两岸统一已经从“要不要”的共识,走向了“怎么要”的具体探讨,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吴建国的提议不是孤立的,它背后是两岸民众对和平统一的共同期待,新党一直呼吁“和平统一不是退让,而是让下一代生活更好”,大陆也始终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双方的核心诉求都是让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让两岸人民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这种“共称中国、依法分治”的思路,既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现有秩序,又牢牢守住了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相当于在“统一”和“自治”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原本看似复杂的统一议题,变得更接地气、更易被理解。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吴建国校长这一统一路径的解读,没有任何褒贬倾向,那么你觉得这种“各守现有规矩、共认一个中国”的统一路径可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面壁光头

面壁光头

2
2025-11-17 22:30

想多了。湾还有议制度的实力吗?

猜你喜欢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