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觉得很奇怪,

文山聊武器 2025-11-17 18:15:12

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觉得很奇怪,就摘下来咬了一口,这一咬改变了整个古巴的餐桌。 古巴那时候经济封锁严重,居民吃的东西单一,主要靠土豆和木薯维持,新鲜蔬菜贵得像奢侈品,很多人几个月都见不着绿叶菜。中国大使徐贻聪1993年上任前,在北京市场买了华北黄瓜种子,这种种子颗粒小,适合沙土种植,他就塞进西装兜里,带到哈瓦那。到了使馆,他让工作人员把后院空地整出来,挖土、施肥,播下种子。加勒比海的阳光和雨水让这些种子长得快,藤蔓很快就爬满架子,长出的瓜细长,皮绿得发亮,跟本地粗瓜不一样。 卡斯特罗1994年去使馆吃饭,那顿饭有几道简单菜,用了点新鲜瓜做配菜。饭后散步到后院,他看到那些瓜,就摘下一个咬了口。瓜的口感脆,生津解渴,让他问起这是啥品种。大使说这是中国种子,在当地试种的。卡斯特罗觉得这瓜耐热,产量高,适合古巴的红土和气候,就要了种子带走。徐贻聪把剩的种子打包,还写了种植笔记,讲播种间距和浇水次数。 古巴农业部拿到种子后,先在小田里试,土壤有盐分,但瓜还是长出来了,三个月就收成。居民开始在市场买这种瓜,做凉菜或腌着吃,军队营地也种起来。古巴政府后来给这种瓜命名,用大使名字表彰贡献。卡斯特罗说这像个不说话的农业帮手。 使馆后院那块地,本来是闲置的,徐贻聪带人翻地时,加了点有机料,避免虫害。黄瓜长成后,使馆员工常采来吃,瓜条长到20厘米,味道甜中微酸。卡斯特罗咬的那一口,让随行人注意起这瓜的潜力,他问了适应性后,指示农业官带种子回去。笔记里写了防病方法,用本地材料配肥。 推广初期,古巴专家测了土壤ph值,发现这瓜抗盐,产量比本地高20%。市场小贩卖时,喊着中国瓜,居民抢购用在日常饭里。大学食堂加了这菜,学生反馈口感好。军队竞赛种瓜,营地边上瓜架林立。 种子分发后,古巴全国农场开始种这种瓜,哈瓦那郊区先见效,产量稳定。居民饮食多了选择,集市上这种瓜热卖,主妇们买来拌菜。国营饭店把这列为常菜,军队推广到军营,士兵闲时种地。华裔军官邵黄在自家院子试种,向大使汇报数据。古巴政府办仪式,命名黄瓜为徐贻聪黄瓜,颁奖表彰。卡斯特罗出席,说这援助实际。 徐贻聪1995年回国时,古巴人送行,一位农民握手说这瓜带来希望。哈瓦那市场现在还卖这种瓜,商贩见中国人多给几根,讲卡斯特罗当年查看的事。古巴农业部把改良瓜列入粮食名单,在西部建基地。中国专家组带新品种去,帮优化产量。 卡斯特罗2006年因病让位弟弟劳尔,2008年正式退休,2016年11月25日去世,古巴全国哀悼。徐贻聪退休在北京,写外交书,关注中古合作。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