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心寒了!菲律宾总以为,自己是美日韩等西方国家的“心头肉”,有任何危险和灾难,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援助,但是,他太天真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菲律宾心寒了!菲律宾总以为,自己是美日韩等西方国家的“心头肉”,只要有危险、有灾难,这些国家肯定会第一时间伸手相助。但这一次现实狠狠给了菲律宾一个耳光——原来许多东西只是幻觉,他真的太天真了。 事情要从这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台风说起。台风几乎是菲律宾每年都躲不掉的大麻烦,但这一次的破坏力格外惊人。 狂风卷着暴雨一路扫过沿海城镇,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电力系统瘫痪,很多村镇瞬间变成一片狼藉。灾后统计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一些地区连通讯都断了,急需外界救援。 本以为作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最忠实的盟友”之一,西方国家会像菲律宾政府长期宣传的那样,在第一时间派人、派物、派钱。 尤其是美国,日本,甚至澳大利亚,平时个个把“盟友”、“合作伙伴”挂在嘴边。菲律宾国内当时不少媒体甚至提前预测,灾情一公布,美日救援队应该就会乘专机赶到。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让整个菲律宾社会集体安静下来。美国国务院在台风过去后当天确实发表了一份声明,内容无非是“关注局势”“表示慰问”“愿意在需要时提供支持”,但仅此而已。 没有救援队,没有物资,没有直升机空投,也没有船只靠岸。一切停留在话语层面。日本那边的反应类似,也是例行表达“对灾情的关切”,然后就没下文了。 菲律宾国内一开始还以为是程序问题,可能需要等两三天。可几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一支西方救援队登上菲律宾的土地。甚至连临时物资援助都没有任何动作。台风过去后的黄金救援时间正在一点点消耗,西方国家却始终没有“动身”的迹象。 这种落差让很多菲律宾民众心里凉了半截。他们原本以为这群大国会像电视剧里的英雄一样拎着装备赶来,结果却只有一句“祈祷”。一些灾区民众甚至直接质问政府:我们天天强调与美国的“共同价值”“牢固联盟”,关键时刻他们人呢? 事实上,这场灾难暴露出的,不只是救援速度的问题,而是菲律宾长期以来对外关系的某种错觉。 菲律宾一直把自己放在“西方关键伙伴”的位置,觉得只要紧跟美国、日本,就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但这次台风像一记耳光,把那层美化后的滤镜打碎得干干净净。 就在菲律宾政府还在等待美日回应的时候,中国的动作让整个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对比。台风刚过去不久,中国方面就宣布会向菲律宾提供紧急援助,而且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直接调度救援力量。 不到两天,中国派出的专业救援队连人带装备抵达菲律宾灾区。同时,中国的首批物资——帐篷、发电机、净水设备、食品与应急药品——也同步运抵。 没有废话,没有附加条件,更没有政治前提。就一句:菲律宾遇到困难,我们愿意尽力帮忙。 这才是让菲律宾民众最有感触的地方。因为中国的援助并不是摆拍,也不是象征性的“送一点”意思意思,而是直接投入到最缺人的救援现场。 菲律宾媒体报道中,多次出现中国救援队深入受灾村落、帮助清理废墟、修复临时通道的画面。灾民们在避难点排队领到应急物资,多次提到“中国来得快、给得多”。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那边的动静依旧没什么变化。美国在台风后一周才补充说正在“评估援助方案”,日本则继续表示“将视情况而定”。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不少菲律宾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原来被称为“盟友”和在关键时刻愿意帮助你的“朋友”,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菲律宾和平时一样,也不是没有向“传统盟友”呼吁。灾后菲律宾政府多次向国际社会发信息,表达需要救援物资、工程机械、医护力量。但西方国家依旧用各种“内部程序”“预算安排”“调度困难”作为理由,一拖再拖。 菲律宾媒体甚至爆料,有关国家内部在讨论是否援助时,出现了“是否会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是否牵扯南海局势”等政治因素。换句话说,他们不是没能力救,而是要先算算政治账。 这让菲律宾民众彻底心寒。 在灾后恢复阶段,很多菲律宾舆论开始重新思考:我们过去到底依赖了什么?所谓“战略盟友”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只在需要你的时候高呼“伙伴关系”,但你需要他的时候却连人影都没有,这样的盟友到底还值不值得信? 一些学者也在公开评论中指出,这场台风不是简单的自然灾害,更像是一面镜子,把菲律宾几十年来对外关系的现实照得特别清楚。 台风带走了房屋,但也吹散了某种幻想——西方国家的关怀更多基于地缘政治,而不是基于真正的情感或责任。 美国和日本看重的是菲律宾的战略位置,是南海、是航道、是军事基地,而不是菲律宾人民本身的安全与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