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第一代ES8开创了中国纯电大三排SUV这个细分市场,如今,第三代ES8又把纯电大三排SUV的场子给找回来了。但是,任何逆袭都不会是凭空发生的。汽车产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对一代产品的定义往往决定了你往后几年的势头究竟会如何。从二代ES8错失市场良机,到三代ES8销量节节攀升,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复盘、是开发流程的改革、是斌哥看到调研数据后的“听劝”,甚至三代ES8的项目代号都更迭了很多次。全新ES8能有今天的成绩,我认为离不开以下这几点:✅优先级的变化。SUV的市场重要性被重新审视,开发的优先级被提到了最高,为此,甚至不惜砍掉一些已经接近成型的项目;“将重心放在中国市场”,不再为了兼顾海外需求而牺牲车型参数。在为前备箱挤出空间的过程中,将空调箱横置到仪表台前方,这意味着放弃了右舵市场。✅产品定义的变化。车型的标准非常明确:更主流的尺寸、更显性的配置以及极致的空间和补能体验;李斌在2023年问产品团队:“如果ES8是蔚来最后的翻盘机会,它该做成什么样?”令人庆幸的是,团队最终的共识很明确:全新ES8要在空间上看齐MPV,但绝不能教育用户,在造型上挑战大众的审美。同时,Cetus立项之初就定下了“6人12箱无压力”的目标,而在后期,又继续增加了难度,要做到“座座都是MVP,MPV可平替”。从2023年8月开始,有上百名工程师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Cetus的前备舱开发。✅组织能力的变化。从三代车型开始,蔚来的Studio先后加入了车型营销负责人(VML)、车型财务负责人(VFL)和车型工业化负责人(VIL),这帮助团队更好地应对了目标变化、投资/成本调整、关键体验/功能和重大风险/问题。而2025年,产品Studio再次升级为车型产品线,孙宁任Cetus项目车型产品线总经理(VGM),为整个车型从研发到上市、交付、营销的全链路经营结果负责。成本、效率和商业成功是车型成功与否的核心。这种机制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供应链、质量部门等团队得到了前置,可以更多地深度参与项目;产品经理有了更丰富、即时的参考信息用于决策。结果就是,三代车型整体项目效率更高,周期更短,返工也更少。➡️总得来说,我一直认为蔚来是一家愿意不断“迭代”的企业,和它的创始人李斌一样,这家公司乐于接收并消化来自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并做出符合时宜的反应,这对于求新求变、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