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有多猛?公元905年,他设宴请客,席间突然翻脸,把大唐九个亲王全砍了,转头又

刘强法 2025-11-17 16:17:02

朱温有多猛?公元905年,他设宴请客,席间突然翻脸,把大唐九个亲王全砍了,转头又把宰相裴枢等三十多名大臣捆成串,扑通一声全踹下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干完这事,他扭头就篡了唐朝的江山。   朱温这人,出身草莽,早年混在黄巢起义军里打杂,后来叛投唐朝,摇身一变成为节度使。   晚唐的藩镇割据就像一锅烂粥,中央皇权弱得连地方军头都镇不住,朱温盘踞河南时,手里攥着兵权,眼里盯着长安,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   他清楚知道,要改朝换代,光杀皇帝不够,得把整个唐朝的根基刨干净,白马驿之祸前,唐昭宗早就成了他手里的傀儡,但皇室宗亲和朝中老臣还留着不少“忠唐”的硬骨头,这些人一天不除,朱温睡觉都不踏实。     公元905年的那场宴会,表面是朱温宴请皇室成员和重臣,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   史书里写他“席间翻脸”,但翻脸前的铺垫才见真章,朱温提前调走了护卫皇亲的禁军,换上了自己的亲兵。   酒过三巡,他突然摔杯为号,九位亲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乱刀砍死,这九人里,包括唐昭宗的兄弟和子侄,几乎是李唐皇室最后的核心血脉,朱温这么做,不是为了泄愤,而是用最粗暴的方式宣告:李家的时代,到此为止。     杀完亲王,朱温转头就对付文官集团,宰相裴枢、崔远等三十多名大臣被捆成串,押到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边。   史载“扑通一声全踹下河”,画面感极强,但背后是朱温对士族门阀的彻底清算,唐朝中后期,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渐渐崛起,但像裴枢这类高门大族,依然把持朝政,甚至敢和藩镇叫板。   朱温出身低微,最恨的就是这帮“清流”的傲慢,他曾公开骂他们“衣冠宿臭”,这次动手,既除政敌,也泄私愤。   更狠的是,他故意选在黄河边行刑,让尸骨随波逐流——既是羞辱,也是警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白马驿之祸常被简化为“朱温滥杀”,但细看时间线,会发现他的动作快准狠,从宴席杀人到抛尸黄河,不到一天时间,之后不到两年,他就逼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   这种效率,得益于他多年经营的军事网络和情报系统,朱温的军队里多是无赖、流民,他对这些人用利益捆绑,赏罚分明。   相比之下,唐朝皇室还在指望藩镇“勤王”,结果等来的全是骑墙派,晚唐的财政也早垮了,连军饷都发不出,朱温却靠控制运河漕运,捞足了钱粮。   有人觉得朱纯靠野蛮上位,但忽略了他的政治嗅觉,他清楚士族门阀的弱点:高谈阔论有余,实干不足。   白马驿后,他迅速提拔寒门官员填坑,比如重用敬翔、李振等心腹,李振这人早年考科举屡试不中,对世家大族恨之入骨。   据说朱温抛尸时,他在旁边拍手叫好:“这帮人常自诩清流,现在变成浊流了!”这种心态,恰恰反映了晚唐阶层固化的裂痕。朱温的暴力,不过是给这场积弊百年的矛盾,点了把火。     唐朝的灭亡,不是白马驿一夕之变的结果,从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就一路崩坏,到朱温时代,皇权连税收都收不上来。   各地节度使像土皇帝,税收自留,军队私养,朱温不过是其中最有手段的一个,他篡唐后,后梁也没撑多久,但白马驿之祸成了五代十国的开幕戏——从此,兵强马壮者当皇帝,成了新规则。     对比历史,朱温的套路不算新鲜,曹操杀董承、株连汉室旧臣,朱元璋搞蓝玉案,清洗功臣,本质上都是权力巩固的血腥手段。   但朱温的特殊在于,他身处帝国末日,动作更无所顾忌,曹操还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朱温直接撕破脸。   今天看这段历史,白马驿之祸像一场黑色幽默:宴会上的酒杯还没凉,黄河水已经染红,而朱温踢下去的不只是三十多个大臣,是整个士大夫时代的体面。     读史到此,常有人问:朱温这么干,不怕遭报应?可他真没怕过,他信的是拳头,不是天道。   后梁立国后,他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内部叛乱、儿子夺权,最后被亲儿子所杀,但白马驿的遗产还在——五代十国里,父子相残、君臣互噬成了常态。   从这角度看,朱温猛是猛,但也给后世立了个坏榜样:暴力夺权容易,治国安邦难。     如今黄河水早已冲淡血迹,但白马驿之祸提醒我们:权力游戏里,最可怕的不是杀戮本身,而是杀戮之后,人心再也回不去的那个世界。   朱温用刀剑给唐朝画了句号,可那个句号,沾满了血和泥。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刘强法

刘强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