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郑丽文表示要与北京谈两岸事宜,民进党那边直接傻眼了!民进党当局公然出来喊话称“若是郑丽文赶赴中南海与中国大陆签订协议,则不代表台湾与大陆签订这样的协议”。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一句“台湾既有‘台独自由’也应有‘统一自由’”的直白表态,如平地惊雷般在台湾政坛炸响。 这场由她主动发起的两岸协商提议,旋即遭到民进党当局的强烈反对,对方扬言“任何协议不代表台湾”,直接暴露其“台独”本质。 这场隔空交锋,撕开了台湾政治生态中“民主”外衣下的霸权内核,更让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再度成为焦点。 郑丽文的提议绝非偶然,近年来,台湾民众对“台独”路线的疲惫感持续累积。 据台湾《中国时报》2024年民调显示,超七成台湾民众认为“过度亲美日损害自身利益”,仅两成民众支持“倚外谋独”。 这种民意转向,与郑丽文提出的“统一自由”形成共振,她直指民进党所谓“民主”实为“只许台独、不许统一”的霸权逻辑,这种“自由选择权”的缺失,恰恰暴露了其政治虚伪性。 民进党的激烈反对,实则源于对统一浪潮的恐惧,他们深知,一旦两岸开启实质对话,“台独”谎言将无处遁形。 正如岛内学者所言,民进党长期将“反中”作为选举工具,却忽视台湾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真实需求。 这种“政治绑架民生”的做法,在2025年台湾经济衰退、青年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意反噬。 从基隆渔民反对美军舰停靠,到台南农民呼吁恢复大陆市场,基层民众的务实选择正在重塑台湾政治光谱。 而大陆方面持续释放的惠台政策红利,如ECFA框架下的农产品免税、科技产业合作等,更让台湾民众看到“统一红利”的切实可能。 但挑战依然存在,民进党仍试图通过“抗中保台”叙事维持政治生命,美国“以台制华”的阴影也未消散。 然而,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两岸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区别只在于,是主动迎接和平统一,还是被动承受武力统一。 这场围绕“统一自由”的争论,本质上是台湾政治力量对历史潮流的不同态度。 民进党的阻挠,看似维护“现状”,实则是在拖延台湾融入民族复兴进程的脚步。 而郑丽文的挺身而出,恰恰代表了另一种可能,当台湾政治人物开始正视民意、尊重历史,两岸关系才能跳出“对抗—阻挠—对抗”的恶性循环。 当台湾民众逐渐觉醒,当和平统一的曙光穿透迷雾,那些执意“台独”的政客,终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