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江苏泰州,一男子为了去除螃蟹黑底板、锈斑,卖个好价钱,就买了2桶药倒入塘中,两天后,他又倒了2桶,结果螃蟹却开始大量死亡,损失接近20万元!男子找店家讨要说法,对方却表示产品没有问题。网友:拿去化验下就知道了! 据新余发布11月14日报道,养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螃蟹这东西,要是水质不好,或者养殖密度大了,身上就容易长些黑乎乎的“锈斑”,肚子底下也容易变黑,这就是所谓的“黑底板”。 这种螃蟹,品相不好,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肯定要比那些干干净净的差一大截,葛师傅就是遇到了这个难题,心里着急啊,毕竟这都是钱。 为了能让自己的螃蟹卖个好价钱,葛师傅就去当地一家卖水产药的店里想办法,店家给他推荐了一款药,说这个药效果好,专门就是用来给螃蟹“洗澡”的,能去掉锈斑和黑底,让螃蟹变得干净漂亮。 葛师傅一听,觉得找到了救星,就买了2桶回来,按照店家的说法,他把药兑好水,倒进了其中一个蟹塘里。 过了两天,他看效果好像不明显,心一横,又去买了2桶,再次倒进了同一个塘里,他当时心里想的,估计就是这下螃蟹该变干净了吧,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过个肥年。 可他万万没想到,等来的不是白白净净的螃蟹,而是成片成片的死蟹,第一次发现不对劲,是几天后的一个早上。 葛师傅像往常一样去巡塘,走到岸边就看见水面上漂着十几只死螃蟹,一开始他还没太当回事,养殖嘛,有点损耗也正常,就把死蟹捞出来扔了。 可到了下午,情况就不对了,死蟹一下子变成了几十斤,一捞一大片,然而,真正的噩梦是在第二天早上。 他再去蟹塘看,整个人都傻眼了,水面上白花花一片,全是翻着肚皮的死螃蟹,捞都捞不过来,他粗略一算,死了上千斤,按照市场价,这一下子就损失了将近二十万。 葛师傅有两个蟹塘,出事的就只有倒了药的这一个,另一个没用药的蟹塘里,螃蟹都活蹦乱跳的,一点事没有。 这么一对比,傻子也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他心里又气又急,拿着药桶就去找店家理论,他觉得,肯定是这药有问题,不然好好的螃蟹怎么会突然大面积死亡? 可店家的态度却让他心凉了半截,店家一口咬定,自己的药绝对没问题,他们说这款产品卖了十多年了,附近那么多养殖户都在用,从来没听说过谁家的螃蟹被药死了。 言下之意,就是葛师傅自己操作不当,或者他家的螃蟹本身就有问题,跟药没关系,这下可把葛师傅给气坏了,明明是按照指导用的药,现在出了事,店家却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很多网友都替葛师傅感到心疼,有人说:“养殖户太难了,一年到头的指望,就这么没了,这打击太大了。” 还有人分析说:“会不会是用量的问题?店家指导说用两桶,葛师傅用了四桶,是不是超量导致中毒了?” 确实,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任何药物,包括给人吃的药,都有一个安全剂量,超过了就可能变成毒药。 但问题是,如果真是用量问题,店家在指导和销售的时候,有没有明确强调过不能重复使用,或者使用的最大安全剂量是多少?这是个关键。 如果店家只是含糊地说用两桶,没说清楚后果,那店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有网友觉得,这药本身可能就有问题,或者那一批次的药出了问题。 有网友评论道:“别吵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死螃蟹、塘里的水,还有剩下的药,一起拿去权威机构化验一下,看到底含有什么成分,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现在双方各执一词,空口白牙地争论是没用的,只有科学的检测报告才能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如果检测出来是药的问题,那店家不仅要赔偿葛师傅的全部损失,还得面临相关部门的严查,如果是葛师傅自己用量过猛导致的,那他也只能自认倒霉,花钱买个教训。 这件事,其实也给所有的养殖户提了个醒,为了追求产品的“品相”和更高的利润,使用一些辅助产品是常见的做法,这本身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是否安全、合规?使用方法是否科学、严谨?任何投放到养殖水体里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增产增收,用不好就可能像葛师傅这样,血本无归。 在购买和使用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且严格按照说明和技术人员的指导来操作,千万不能想当然地“加倍用药”。 说到底,葛师傅的遭遇让人同情,他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谁看了都难受,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尽快有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给葛师傅一个交代。 不管是药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都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这也提醒了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农资、渔药这类产品的市场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 只有严查到底,才能让养殖户们用得放心,也能让我们消费者吃得安心,希望葛师傅能挺过这个难关,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信源:新余发布2025-11-14——螃蟹死亡损失2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