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收复台湾需要多久?郑成功收复台湾,以福建一省之力,从起兵到收台,花了一年。康熙帝收复台湾,举全国人力物力,从起兵到收台,花了8天。偏安一隅的郑经,依仗的是澎湖水师,澎湖水师一垮,2天就投降了。 郑经原本依赖的澎湖海上防线,扛了不到三天就被施琅和他的队伍带着大炮、人马彻底拆掉了。台湾本岛听闻噩耗,郑克塽和手下连夜商量,也只能摇白旗求个安稳。 这里面能看出来,海峡之战,比拼的是一锤定音的实力,而不是光靠一处据点能守得住。只要门口的门户失手,整个台湾便如无根之木,无力负隅顽抗。 康熙打台湾时,清廷已经扫清了内乱,国库粮草、船只、兵力一样没落下。施琅带兵出发前,专门集中了水师的主力,全程配合得天衣无缝。 登陆澎湖后,火炮一轮接一轮地轰,郑氏残部一下崩盘,接着台湾本岛见状,再变天速度比外头传闻还快。从集结到收尾,整个过程只用了十来天,清军的大动作把对手一举打懵了。 和郑经仅靠澎湖防线拖延相比,康熙这边一旦发力,就没给对方喘气机会。全国力量整合再加上详细谋划,新老海军的比拼可谓一目了然。 还有,郑成功那年从福建带人马渡海,是看准清军主力都跑南方收拾南明去了,沿海几乎没人看守。 他一口气带着数万人甚至浩荡船队冲过海峡,登上鹿耳门,面对的是荷兰人在热兰遮城修筑的坚固地堡。双方僵持近一年,才靠断粮断援让荷兰人投降。 郑成功水师出身,却只能临时凑船拼命,后援薄弱,围下来年春天才结束战斗。其实他本意不是图个岛屿,而是想着东山再起。荷兰离开后,台湾确实归了明郑,可政权内部马上又因分裂内耗陷入混乱,实在没撑多久。 其实,清军的水师准备,是个从零起步几代人磨炼出来的过程。康熙亲政后,知道海边不安生,早早投资造船、训练兵马,还从内陆调粮草、火药到福建。 等到三藩闹腾平息,全国终于能合力收拾东南隐患。施琅原本跟郑氏混过,转投清军后发挥余生,知根知底地展开瓦解郑军的计划,间谍工作和心理攻势一并上来,让对方士气跌到底。 军队是标准化训练出来的,兵马纪律、装备火力全线压倒性优势,郑家那边水师再厉害也扛不住。 郑经当政那二十年,始终靠着澎湖水师做最后屏障,其实就是在海峡中间设了一道防盗门。每次清军想渡海不是被风浪搞溃,就是被郑军趁虚埋伏。可水师军费大、人心散,打到后期已经严重吃力。 郑克塽刚接班,局面更糟,士兵多是强行抓来的,经济又被军费拖垮,夏天风头一过,清军主力一到,内部就直接垮塌。澎湖一丢,台湾再撑也没意义。 历史证明,一旦资源、谋划、军力占了上风,统一进程就是顺水推舟的事。台湾地理位置再独特,守着再久,只要正面硬杠和后勤对不上节奏,最后一点防线崩了就再也收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