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男子做黄金生意,一外地买家花67万买了1000克黄金,转手又将黄金卖给了别人,然后,分三笔将钱打到他的账户。谁知,钱还没捂热,就接到警方电话,说他收到的钱是涉诈款,其中30万冻结了账户,还要求他退回25万,不然就要拘留他。男子懵了,自己本本分分做生意,怎么摊上这倒霉事,但他不敢耽误,赶紧把钱退了回去。黄金没了,钱也打了水漂,我的损失谁来赔?男子欲哭无泪。 洛阳老城的金店一条街里,滕先生的“腾记金铺”已经开了八年。 深秋的阳光斜斜照在柜台里的金饰上,反光晃得人眼晕,可滕先生摩挲着手里的银行流水单,眉头却拧成了疙瘩。 他指尖划过“30万冻结”“25万退回”的标注,喉咙里泛起苦涩,这是他和妻子攒了大半年的囤货款,如今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 谁能想到,半个月前还让他欣喜若狂的一笔大生意,如今成了压在心头的巨石。 事情要从今年2月说起,常来的深圳客户李某突然联系他,说要1000克黄金板料,总价67万。 要知道,平时店里最多也就卖个十几克的首饰,这笔单子顶得上大半个月的营收。 更让滕先生放心的是,李某之前合作过三次,每次结款都不拖泥带水,微信里一句“款已转”,银行短信就跟着来。 可这次李某提了个要求,钱得分三个账户转,都是自己人,放心。 滕先生当时就犯了嘀咕,指着柜台后的“资金来路需明晰”的提示牌,跟李某说这样不合规矩。 可李某却打了三次电话,软磨硬泡,老腾,咱们这么熟了,我还能坑你?这单子成了,年后我再给你介绍几个大客户。 架不住情面和利润的诱惑,滕先生最终点了头,钱到账那天,滕先生特意查了三次余额,确认67万分三笔到齐,才让妻子打包黄金发了顺丰。 可钱还没捂热,山西警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你账户里30万是诈骗资金,现在依法冻结。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严肃,滕先生手里的计算器“啪嗒”掉在柜台上,金器碰撞的脆响里,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这是我卖黄金的货款啊!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三天后,三个穿警服的人走进了金店,说是山东警方的。 25万也是涉诈资金,跟我们回去配合调查,不然就拘留,滕先生急得直跺脚,说店里离不开人,能不能在洛阳做笔录,可对方没同意。 他一时没敢动身,没想到几天后去市场进货,被门口的民警拦下,他成了网逃人员。 被带到山东的那几天,滕先生整宿没合眼,他一辈子没跟警察打过交道,看着审讯室的灯光,心里又怕又冤。 警方说,要么退25万,要么先拘留,想到哭红了眼的妻子和店里的生意,他咬牙跟亲戚借了25万退了回去。 等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洛阳,才发现李某早已把他拉黑,之前承诺的“解释”成了泡影。 我按市场价卖货,货也交了,怎么就成了替罪羊?滕先生的妻子翻出交易时的微信聊天记录和发货单,眼泪砸在纸上晕开墨痕。 如今,滕先生每天都给山西警方打电话,对方说涉案嫌疑人已经控制,让他再等等。 他也整理了所有证据,打算起诉李某。警方也给商户提了醒:大额交易一定要让买家本人到店,用自己的账户转账,别轻信“熟客”的代转理由。 而他的遭遇戳中了无数诚信经营者的痛点:凭本事赚钱,却要为骗子的过错买单。 其实,守护他们的安全感并不复杂,警方可以建立大额交易预警机制,提前核查资金流向;法院在追赃时,也该更周全地考虑善意商家的权益。 生意人的本分,从来都是凭良心做事。 愿滕先生的损失能早日追回,也愿每个像他一样的经营者,都能在安心做事时,不用再担心突如其来的“冻结”,让诚信真正能换来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