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发布赴日旅游警告之后,日本要求北京给出解释,称双方关系未变为何这样?在11月15日,日本自民党政协会长公开要求中方对于发布赴日旅游警告的具体原因,并表示两国关系极其重要,应该冷静对待。 要知道,旅游警告从来不是随便贴的标签,尤其对中日这种有密切人员往来的国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出手。那到底是什么让中方不得不走这一步? 答案就藏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的一系列操作里。这位首相最近在好几个场合都蹦出来说些出格的话,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这话可不是随口闲聊,直接踩了中方的红线——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根基,当年《中日联合声明》写得明明白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碰不得的核心利益。 别说中方听着刺耳,连日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11月15日当天,上百名日本民众直接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撤回发言”的口号,觉得她这是在瞎搞外交。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都站出来说,首相的言论太让人震惊,必须赶紧修正。前首相石破茂也忍不住泼冷水,说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都慎之又慎,从没说过这种把话说死的话。连日本媒体都没客气,《东京新闻》的社论直接批她的言论“鲁莽轻率”,跟公开说要和中国开战没区别,这哪是维护关系,分明是在点火。 日本政协会长说“两国关系未变”,这话说得也太违心了。中日关系的基础是四个政治文件,核心就是互相尊重核心利益,现在日本首相带头违背这个基础,动辄拿台海说事,这关系能叫“未变”? 中方早就跟日方提了严正交涉,强烈抗议这种干涉内政的行为,可对方根本没当回事,该说的还照样说,这种情况下,中方再不采取措施,就是对自己国民不负责了。 可能有人会问,首相的言论跟旅游安全有啥关系?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高层公然挑动对立,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不光会加剧两国间的互不信任,还可能影响民间情绪,甚至给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埋下隐患。 更关键的是,鼓吹“武力介入”本身就是在制造地区紧张,万一局势真的升温,身处日本的中国游客首当其冲会面临风险。中方发布警告,本质上就是提前拉响警报,提醒大家“现在去日本可能有不确定风险”,这是负责任的政府该做的事,跟“破坏关系”压根不搭边。 日本现在喊着“要冷静”,可冷静的前提是双方都守规矩。当年《中日联合声明》墨迹还没干,日本就有人想撕毁共识,这算哪门子冷静?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都看明白了,说高市这是在煽动危机,为扩军找借口,说白了就是想跟着美国搅局台海,把日本绑上战车。这种拿两国关系当赌注的行为,才是真的在破坏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再说了,中方从来不是主动挑事的一方。这些年中日旅游合作做得好好的,每年多少中国人去日本观光,多少日本人来中国游玩,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要是真不想影响关系,日本该做的不是要中方解释,而是先管好自己的首相,让她把那些破坏关系的话收回去。现在倒好,自己先越了界,反过来怪别人反应过度,这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日本国内其实清醒人不少,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孙崎享就反问,台湾问题怎么就跟日本的“存亡危机”扯上关系了?这分明是在挑拨中日关系,逼着日本跟美国绑在一起。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算计,中方当然不能当没看见。旅游警告就是给日本提个醒:别以为说几句漂亮话就能蒙混过关,核心利益碰不得,国民安全更不能含糊。 所以说,不是中方非要给关系添堵,是日本先动了不该动的心思。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引发了国内抗议,说明日本民众也怕被拖入麻烦,这时候日本政要与其要求中方解释,不如先回头看看自己的问题。真要是想维护“极其重要”的两国关系,就得拿出实际行动,守住中日关系的底线,而不是一边挑事一边装无辜。 中方的警告既是给国民的安全提示,也是给日本的清醒剂,想让关系回到正轨,关键在日本能不能收起那些危险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