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相信,中国敢在日本侵略中国之时,立即核打击日本本土的原因是,日本认为如果中国核打击日本,美国就会核打击中国,出于害怕美国核攻击中国,中国断然不敢核打击日本。 那个曾经让日本可以安心搞经济的美国“核保护伞”,现在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了。它不再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屋顶,反而更像一个精致的笼子,把日本和美国自己都给关了进去。 这份安全承诺的威慑力,本是冷战时期的特殊产物,可如今时代早就变了。它的地基正在松动,非但没给日本带来踏实感,还让它的国家战略走进了死胡同,顺便也把美国拖下水,推到一个“要么毁约、要么同归于尽”的尴尬境地。 核保护伞这种东西,说白了不是靠几句好听的话撑起来的,而是靠绝对的技术碾压。可现在,那个技术前提已经没了。中国核力量的变化,重点都不是多了几百枚弹头,而是它获得了让你无法忽视的第二次报复能力。这意味着,就算第一波打击过去,它照样有牌可打。 想想看,深海里潜伏的094型核潜艇,还有那种飞起来不走直线、快到没影的东风-41高超音速导弹,这套组合拳彻底打破了过去美国本土可以高枕无忧的旧梦。 这个现实,把整个威慑游戏的规则都给改了。过去,美国保日本的风险很小,基本不用担心自己家后院起火。现在?任何动手的念头,都等于把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城市摆上了赌桌。代价从可以接受的风险,一下子变成了“大家一起玩完”的相互毁灭。这份承诺,实在太沉重了。 问题是,尽管这把伞已经破洞百出,但日本的战略思维好像还停留在过去。战后,它把防务打包甩给美国,自己埋头挣钱,日子过得太舒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惯性,在安全问题上懒得动脑子了。 安全,从一个需要自己操心的头等大事,变成了一项理所当然的外包服务。这种心态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他们的决策。正是因为抱着“美国老大肯定会来救我”这种老黄历,日本才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叫嚣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他们一边采购新导弹、建新基地,看起来气势汹汹,但这种军事扩张的底层逻辑,不是建立在独立的防卫思考上,而是对一个越来越虚幻的保护伞进行加倍下注。这就好比在流沙上盖摩天大楼,地基不稳,盖得越高,摔得越惨。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日本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别忘了美国。华盛顿发现,自己也被这个承诺给绑架了,进退两难。一方面,这张“保护伞”是美国全球盟友体系的脸面,要是公开承认它在日本这儿不好使了,那全世界的小弟们还怎么信你?霸主地位都可能动摇。 可另一方面,真要兑现承诺,代价又承受不起。面对一个同样能把你打残的对手,为了盟友而卷入核冲突,很可能就是本土的灭顶之灾。 美国高层对全面核战争的恐惧是实实在在的,这决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一定会迟疑。在“全球信誉”和“本土生存”之间来回摇摆,这张保护伞本身,就成了困住美国自己的那个笼子。 说到底,“核保护伞”的悖论就在这:越是拼命强调它还管用,它内部的裂痕就越是清晰可见。它的物理结构已经被技术发展锈蚀了,使用它的人却因为历史惯性选择性失明,而提供它的人,则被自己的承诺牢牢套死。 对日本来说,现在最大的风险,也许不是来自外部的威胁,而是自己死死抱着这顶既漏风又引雷的“破伞”不撒手。真正的安全,或许只有在扔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看清这个世界的现实之后,才有可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