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亿纬锂能押注储能破局,债务与盈利困局仍待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自渡成舟哲 2025-11-16 01:25:48

全球第二!亿纬锂能押注储能破局,债务与盈利困局仍待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动力电池装机量触顶迹象渐显,身处行业第二梯队的亿纬锂能,正通过第二曲线破局——储能业务一鸣惊人跻身全球第二,却仍需直面增收不增利、债务高企的双重挑战。一、亮眼成绩单下的隐忧:增收不增利困局难解在动力电池赛道,亿纬锂能的增长势头堪称迅猛。2025年1-7月,公司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17.4GWh,同比大增87.8%,增速在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仅次于蜂巢能源。其业务布局全面覆盖动力、储能、消费电池三大板块,产品矩阵丰富,更前瞻布局钠电池、氢能、硅基电池等前沿技术,还是全球首家量产交付大圆柱电池的企业,甚至针对性研发eVTOL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专用电芯,技术触角不断延伸。但光鲜数据背后,盈利难题愈发凸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1.7%至28.16亿元;中报表现更糟,净利润同比降幅达24.9%,“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持续发酵。深究根源,技术迭代节奏滞后是关键。动力电池行业以技术论成败,尽管亿纬锂能布局广泛,但核心技术落地速度慢于同行:2025年9月才下线能量密度300Wh/kg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而国轩高科早已签订固态电池大单,清陶能源半固态电池也已在2024上半年装车智己L6。技术上的“慢半拍”直接削弱了议价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降至15.95%,同期期间费用率却逆势攀升至11.28%,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为改善盈利,公司曾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2021年与德方纳米合资生产磷酸铁锂以把控原材料成本,2025年联合华友钴业、格林美等企业搭建全球锂电回收平台,但这些举措未能扭转毛利率下滑趋势。更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财务费用增至5.72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盈利压力再添一重。二、大肆扩张背后:债务高企,现金流承压亿纬锂能的增长逻辑,始终离不开“扩张”二字。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8个生产基地及2个在建基地,2025年中报显示,在建项目预算总额高达698.15亿元,其中华中地区项目单预算就达300.31亿元,国内成都基地(总面积1.1万平方米)、海外马来西亚储能电池项目、匈牙利大圆柱电池项目等均在推进中,海外市场开拓步伐不停。扩张背后,是高杠杆支撑的资金运作。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息费用达5.41亿元,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合计224.66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3.4%;而同期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仅160.25亿元,高流动性资产难以覆盖账面负债,现金流承压明显。公司如此激进扩产,一方面源于路径依赖——2020-2024年营收从81.6亿元增至48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6.2%的亮眼成绩,让“扩产带营收”成为固有思路;另一方面则是为突破行业格局,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主导的市场中,试图通过产能扩张摊薄成本、赚取超额利润。但事与愿违,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单价从2023年的0.85Wh/元降至0.63Wh/元,扩张并未转化为有效“变现”,反而可能因产线爬坡推高制造费用,陷入经营泥潭。为缓解资金压力,亿纬锂能不断依赖外部输血:上市以来累计融资金额达199.67亿元,2025年更是动作频频,3月发行50亿可转债,6月拟赴港IPO,债务压力可见一斑。三、破局关键:储能业务跻身全球第二,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在动力电池行业,我们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没人卷得过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创始人的这番表态,道出了其转向储能赛道的核心逻辑。而这次押注,让公司收获了意外之喜。2025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市占率飙升至13.2%,超越比亚迪跻身全球第二,在“宁王”垄断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以“大方型+叠片”为核心技术路线,公司成为全球首家量产600Ah+大方型铁锂储能电池的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2023年首次进军储能市场便斩获163.4亿元营收,2024年持续增长至190.27亿元,增速迅猛。从业务结构来看,以锂原电池起家的亿纬锂能,如今消费电池营收占比仅17%,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后来者居上,成为营收核心支柱,第二增长曲线已然成型。总结: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仍需闯关随着2025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动力电池增长见顶,储能电池成功接棒,为亿纬锂能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但不容忽视的是,“增收不增利”的盈利难题尚未破解,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的压力仍在,这些都是公司未来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卡。从行业第二梯队突围,到储能赛道跻身全球前列,亿纬锂能的转型已初见成效。但如何将储能业务的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如何优化债务结构、缓解资金压力,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新能源行业的下半场持续领跑。这家“一鸣惊人”的企业,未来仍值得期待与观察。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自渡成舟哲

自渡成舟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