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 年,皇太极刚从前线收到回报:洪承畴开始进食。这个消息让他沉默片刻,没有说话。几日来,他一直关注这位明廷重臣的生死去留,甚至亲自走到帐前,却始终无法确定洪承畴的最终选择。 时间往前推几天,洪承畴已被关在孤营之中,绝食多日。看守说,他除了喝少量清水,就靠意志硬撑。清军来过不少劝降的人,全都被他骂得无法靠近。皇太极知道,这位明朝的兵部尚书,不是轻易能撼动的人。 皇太极最后决定找范文程。这个吏部尚书跟随大金多年,处理过不少棘手人物。他没有急着见洪承畴,而是先找看守了解情况。得知洪承畴即便在绝食,也仍保持整洁,范文程便判断此人心思未死。他没有携带仪仗,只带了几卷旧书,在一个午后走进帐篷。 洪承畴本以为又是例行劝降,直接拒绝。范文程却不急,找个位置坐下,从书卷中抽出一本兵法。他边翻边说,这些年辽东不少战事若能按书上办法应对,也许不会走到今日。 洪承畴听到这里,眼神有了轻微波动。他清楚松山防守确实有许多被迫之处,朝廷的命令和内斗让部署迟缓,他积压多年的情绪就在这几句话里被触动。 翌日,范文程再来。他带的仍是书卷,内容多为洪承畴曾研究过的军事篇目。洪承畴看了几眼,没有接书,却也没有再拒绝交谈。范文程谈到,皇太极任人唯才,只要有本事,汉人也能掌权。洪承畴没有插话,但听得仔细。 不久后,皇太极亲自到帐前。他没有带卫士,也没有摆架子,就站在洪承畴面前,告诉他,只要愿意留下,他会给予尊重。皇太极甚至让人送上厚衣,说天气冷,身体别撑坏。洪承畴愣住了。在他过去的经历里,从未在皇帝面前坐着说过话,更不用说被如此对待。 等皇太极离去,帐内安静下来。范文程轻声说,死很容易,活着才能继续改变一些事。洪承畴没有回应,但心里的动摇已经难以压住。几年来明廷的积弱、内部的掣肘、战线的混乱,全在他的脑中翻腾。他想起在辽东经营多年的努力,想起部下们的牺牲,也想起自己多次奏折被指责为“逾权”。如果就这样死去,可能连这些积累也会被埋没。 几日后,看守来报,说洪承畴吃了几口饭。皇太极听到后,吩咐加强照料。范文程只是点头,似乎早有预料。 洪承畴后来多次参与军事与行政事务,为清朝统筹南方事务提供不少建议。皇太极也将他放在高位,既用其才,也避免其生变。明朝廷内部听到消息后震动不已,有人愤怒,有人感叹。 洪承畴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不能单以投降二字概括。他生于福建,科举出身,治军多年,在崇祯朝被寄予厚望。他擅长稳守,也善于统筹,却在辽东屡次面临粮饷不足、指挥被掣肘的困境。 松山失利后,他认为自己没能护住这些年苦心经营,只是范文程及皇太极的多次软化,让他看到另一条可能继续发挥才能的路。



用户10xxx04
明军只要粮草足够,满清别想入驻中原!一群自私文人害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