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在研一时教我做文献阅读笔记就好了

星瑞涛客 2025-11-15 15:03:16
大家在阅读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有做笔记的习惯,不然很容易等到要用到的时候,或者想到里面有一个点很重要,好像可以用上的时候发现找不到文献。另一方,通过笔记的形式也会反向让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献,从而加深对文献的理解 . ⭐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两个文献阅读的模板,一个是泛读的,一个是精读的 · 事实上我认为阅读文献没有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只有看懂和没看懂的区别。但是并不是每一篇论文都需要我们花大把时间来阅读,把里面的每一个点都搞懂的,所以有一些不是太重要的论文,我们就可以用泛读的模板进行总结,把里面重要的,可能会用到的点给记录下来✍ · 我自己的话,泛读就直接请豆老师来帮忙了! 分享我的prompt:我是一名研究【领域】的博士生,需快速掌握以下文献的核心内容。请阅读文献摘要+关键词+结论(附原文:【粘贴文献摘要/关键段落】 要求:语言精炼,避免冗余,重点突出方法与结论的关联性 这时候他基本就会总结的很好,觉得有价值的话我会接着复制到我的泛读模版中 . 接下来如果是一些重要论文的话,我会继续给他指令,比如:详细说明一下算法计算流程,然后再添入精读模版 . 同时还需要去记录每一篇论文的创新点和解决的问题,最理想是可以慢慢形成对整个方向发展的理解。通过这个就可以慢慢发觉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面对比较重要的(和你研究方向强相关,甚至你的方向是建立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论文,可以采用精读的模板📕,重点梳理一下里面用到的方法,以及可能对自己的帮助。 · 💡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笔记只是一个形式,千万别被绕进去了,以为自己做了笔记就是看懂了,就认真了 . 更关键的还是背后的思考。举个例子🌰,比如我最近在重新学习线性代数。之前考研阶段,我们在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看计算,把计算过程,推导过程搞清楚就可以了。但是,却没有思考它背后的物理意义。比如特征值吧,实际上是对于向量的缩放,但是考研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弄懂一个式子,或者一种求解套路,对后面的物理意义丝毫不懂。 . 放到论文当中也是一样的,遇到一个新的算法,你要去搞清楚他为什么要用这个算法?或者里面的每个参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 我想,爱因斯坦在搞相对论的时候,大概也不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强吧,可能还是因为对背后的物理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 . 之类的,供大家参考

0 阅读:1
星瑞涛客

星瑞涛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