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管理层代际更替,正以具体而微的人事调整持续上演。
2025年11月13日,常熟银行(601128)集中发布多份公告,宣布高管团队重大人事调整——原行长包剑因工作变动离任,董事会聘任陆鼎昌为新一任行长;同时新聘任张康德、倪建峰两位副行长,原副行长李勇同步辞任。

常熟银行人事迭代:本土培养的“接力赛”
作为常熟银行的“老兵”,包剑在该行耕耘近二十年,从基层柜员逐步成长为掌舵人,其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效获得董事会高度肯定。
担任行长以来,他主导开创了小微金融“常银微金”特色模式,推动银行精准落实中央金融政策强调的“五篇大文章”,既巩固了常熟银行在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领域的差异化优势,更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跃升,多项核心指标稳居上市银行前列。
市场传闻,这位兼具深厚地方业务经验与开创性领导能力的管理者,下一站将赴新组建的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履职。
与包剑一样,接过管理接力棒的陆鼎昌同样由常熟银行自主培养,职业生涯全程深耕该行及农村金融领域,走出了一条从基层到高管的完整成长路径。
他起步于小额贷款中心一线信贷员,逐步升任总经理助理,深耕农村金融与普惠金融场景的经历,让他积累了扎实的一线经验,更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获评原中国银监会“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个人”。
后续,他历任小微金融总部副总经理、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深度参与“常银微金”特色模式的打磨与推广;在区域分支管理中,先后担任邗江支行行长、扬州分行副行长兼邗江支行行长;升任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小微金融总部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后,成为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骨干。
2022年8月,37岁的陆鼎昌升任副行长,跻身当时A股银行最年轻副行长行列,随后进阶至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完成了从业务高管到综合管理者的转型。
此次调整中,副行长团队同样得到了优化。同步辞任的副行长李勇于2022年加入常熟银行,任职期间在深化实体经济服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成效显著,辞任后不再担任该行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新晋补位的两位副行长则各有专长:现任常熟银行党委副书记张康德为研究生学历,起步于共青团系统,历任常熟市沙家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常熟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职,兼具政企管理与金融行业经验;另一位新任副行长倪建峰此前担任常熟银行党委委员,曾任职于江苏锡州农村商业银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行业积淀深厚。
调整完成后,常熟银行高管团队主要成员正式确定:董事长薛文,行长陆鼎昌(任职资格待核准),副行长干晴、程鹏飞、张康德(任职资格待核准)、倪建峰(任职资格待核准)。
青春风暴席卷:银行管理层“焕新”
常熟银行的管理层迭代,并非孤立的人事变动,而是银行业年轻化浪潮的生动缩影。
曾经被贴上“资历密集型”标签的银行业,如今正以清晰的年轻化轨迹,回应着市场变革与政策导向的双重诉求。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上市银行行长岗位的年轻化突破上。
2025年11月,A股上市银行最年轻行长的纪录在9天内两度易主,成为这股浪潮最鲜活的注脚。
11月13日,出生于1986年8月的陆鼎昌出任常熟银行行长,39岁的他接过了“最年轻掌舵人”的头衔;而仅9天前,出生于1982年2月的王亮履新苏农银行行长时,43岁的年龄刚创下这一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常熟银行早已是“年轻高管摇篮”——2023年11月,42岁的包剑出任该行行长时便刷新过纪录,如今陆鼎昌的接任,进一步拉低了这一纪录的年龄下限。
这场年轻化浪潮已从农商行逐步蔓延至各类上市银行,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领域,2025年6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出生于1982年的白雨石出任恒丰银行行长,43岁的他成为当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
港股上市城商行中,威海银行2024年获批的新任行长张文斌同样是80后,出生于1982年,2004年加入该行后,他从基层逐步成长为支行行长、部门总经理,2021年升任副行长时未满40岁。
行长岗位的年轻化只是冰山一角,上市银行的副行长梯队中,80后群体已形成规模效应,成为管理层的中坚力量。Choice数据显示,27家A股上市城农商行中,15家拥有80后副行长及以上高管,占比超半数;其中10家上市农商行里,8家配备了80后高管,占比高达80%,凸显出农商行在年轻化转型中的先行姿态。
苏农银行的管理层调整颇具代表性,在聘任王亮为行长的同时,同步聘任费海滨、耿植为副行长,形成“一正两副”的80后核心管理组合——39岁的费海滨兼具本土资源与绿色金融专业能力,40岁的耿植深耕风控领域多年,跨机构经验与专业背景形成有效互补。
江阴银行则以“内部造血”模式,成为农商行年轻化转型的典型样本。
2025年7月7日,该行公告同意聘任出生于1985年11月的郁晓芸为副行长,其任职资格尚待无锡金融监管分局核准。同日,任职超5年的85后副行长王凯因工作调动辞任,郁晓芸的上任延续了该行高管年轻化的传统。2011年加入江阴银行后,郁晓芸历经支行行长、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等多岗位历练,还曾挂职江苏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业务管理部,积累了扎实的基层经验与综合管理能力。
目前江阴银行5位副行长中4位为80后,最年轻的副行长于干出生于1989年,曾是上市银行最年轻副行长。
此外,2025年6月任职资格获核准的董秘周晓堂出生于1990年,更刷新了全国上市银行最年轻高管的纪录。
在年轻高管中,专业能力的纵深发展成为重要特征,上海农商行副行长沈栋便是金融科技领域的标杆人物。出生于1980年的沈栋,时年45岁,早年任职于宁波银行科技部,从软件开发四部副经理逐步成长为金融科技部总经理。2022年加入上海农商行后,他历任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副行长,2024年兼任首席信息官,2025年6月获续聘副行长任期三年。深耕金融科技领域二十余年的他,见证并推动了银行从传统IT架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技术赋能能力,正是当前银行业转型所需的核心专业价值。
这些80后高管的集体涌现并非偶然,而是银行业应对行业变革与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从行业环境来看,净息差缩窄、金融科技冲击、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倒逼银行加速转型创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近年来城农商行“80后”高管逐步崭露头角,核心原因在于业绩压力与战略调整的双重驱动。面对净息差缩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困境,银行业迫切需要年轻高管推动差异化创新。而80后成长于数字化时代,普遍具备更强的技术敏感度与创新意识,能够更快适应移动支付、智能风控、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的需求,他们的思维特质与能力结构,恰好契合了银行业突破传统发展瓶颈的关键诉求。
随着银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80后高管的崛起将呈现持续深化的趋势。未来,这一群体的覆盖面将从当前集中的农商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更多城商行乃至国有大行延伸;职位层级也将进一步提升,80后董事长有望逐步涌现,形成完整的年轻管理梯队;专业分工则会更趋细化,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细分领域,将诞生更多具备专业纵深的年轻高管。
这场管理层的代际更替,正在为银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年轻高管带来的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与责任担当,将推动银行从传统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而这种治理生态的重构,最终将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结构升级提供更强劲的动力。银行业的年轻化转型,不仅是人才梯队的迭代,更是发展逻辑的重塑,其深远影响将在行业转型的进程中持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