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态度一致,这才是最可怕的。网友说:确实是,最大的鹰派在民间。一

萧兹探秘说 2025-11-14 15:34:02

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态度一致,这才是最可怕的。网友说:确实是,最大的鹰派在民间。一想到731和南京大屠杀,就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想报仇。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一致,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情绪宣泄,而是一代代人用血泪攒下的集体记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之后的六周里,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同胞倒在日军的屠刀下,老人被活埋、妇女遭蹂躏、孩童被挑在刺刀上取乐,长江江面漂浮的尸体让江水都变了颜色。 而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基地,从1936年开始就成了人间地狱,日军把中国人、朝鲜人甚至盟军战俘当作“马路大”,不打麻药进行活体解剖、冷冻实验、细菌注射,光是记录在案的受害者就超过三千人,那些没留下名字的冤魂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祖辈用生命留下的警示,怎么可能被时间冲淡。 民间的“鹰派”作风,从来不是喊喊口号的冲动。2014年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每年12月13日,无论是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是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总能看到自发前往的民众,有白发苍苍的幸存者,有佩戴红领巾的学生,有人带着鲜花,有人攥着拳头,沉默里的力量比任何呐喊都更有分量。 网络上但凡出现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的言论,总能引发全网反驳,不是大家爱较真,而是没人愿意让先辈的苦难被轻易抹去。就像2025年8月NHK的民调显示,日本只有35%的人认同当年是侵略战争,还有团体要求撤掉长崎原子弹爆炸博物馆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展示,这种颠倒黑白的操作,只会让中国老百姓的态度更坚定——你越想抹掉,我们越要记得。 这种态度的一致性,更离不开代代相传的教育和传承。家里的老人会讲当年躲鬼子的经历,学校的历史课会播放真实的纪录片,《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影视作品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战乱,但看着历史照片里同胞的惨状,听着幸存者哽咽的讲述,那种愤怒和悲痛是与生俱来的。日本政界从“村山谈话”的勉强反省,到“安倍谈话”的试图翻篇,再到2025年石破茂连正式的战后80周年谈话都不敢发表,这种步步后退的态度,让民间更清楚:对侵略者的纵容,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有人说民间太激进,但这种“激进”从来不是要主动挑起冲突,而是底线不容触碰。我们抵制的不是普通日本民众,而是那些否认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势力;我们铭记仇恨,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我们不想放下,是人家从来没真的道歉”。当日本还在搞“自尊史观教育”,还在扩军备武,还在试图美化侵略历史时,民间的警惕就是最有效的防线。 这种扎根在民间的一致态度,才是中国最可怕的力量。它不是官方的刻意引导,而是源自血脉的本能反应;它不是短暂的情绪爆发,而是跨越年龄、地域的坚定共识。日本或许永远不懂,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中国老百姓还是“记仇”,他们不知道,那些刻在民族骨头上的伤痛,从来不是时间能治愈的。 我们不是要做穷兵黩武的鹰派,而是要做守护历史的卫士,只要日本一天不彻底正视历史,民间的这份“一致”就会一直存在,这不是威胁,而是事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永远不会背叛先辈,永远不会原谅侵略者。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