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胡适在台北发表演讲,谴责东方文明将裹小脚视为美感,没有任何精神文明可

古史 2025-11-14 14:51:27

1961年,胡适在台北发表演讲,谴责东方文明将裹小脚视为美感,没有任何精神文明可言,只有西方文明才是“人类真正伟大的精神成就”。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凭着一支笔登高一呼,成了抨击儒家文化的领头人。   他带头喊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把流传千年的文言说成“死文字”,直言儒家那套教义早成了束缚社会进步的枷锁。   那时候反传统是时代潮流,可胡适的做法里带着不少个人情绪,压根没好好研究儒家文化的真正价值。   孔子的学说能传几千年,不是没道理的,那些经过千年沉淀的规矩,早成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准则。   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反孔,其实是在拆伦理的根基,后来几十年的动荡,跟这种激进的做法脱不了干系。   时间推到1961年11月,台北开科学教育会议,胡适应邀做了场英文演讲,还自称“魔鬼辩士”,把东方文明骂得一文不值。   他举着中国缠足、印度种姓制度当例子,说:“古老的东方文明几乎没什么精神价值,还把歧视女性、把贫穷当美德。”   反过来,他把西方的科技文明捧上了天:“那才是人类真正伟大的精神成就。”甚至放话东方人要搞科学,就得先彻底扔掉自己的老传统。   这番话一出来,彻底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哪怕之前写过《说儒》提过几句对儒家人物的尊重,也从来没想过要真正认可儒家的价值。   新儒家代表徐复观看了这话气得不行,马上在杂志上写文章反击。   他骂胡适是用“最下流的话污蔑中国文化”,公开说让胡适当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国人的耻辱。   徐复观还点透了胡适的心思:年纪大了觉得自己没什么真学问,就靠贬低本土文化向西方人献媚,换点残羹冷汁撑场面。   两人早有过节,之前胡适在东海大学演讲,说缠足是儒家文化走偏了的结果。   徐复观当场反驳说缠足不是中国文化,胡适却反问“缠足缠了一千年不算,那借鉴佛教的理学就算?”这话彻底结下了梁子,这次演讲不过是旧怨新爆发。   这场争论很快从学术圈闹到了公众视野,连“立法委员”都在会上质询,成了满城风雨的大事。   胡适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我挨了四十年骂从不生气。”还写了句“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对联给自己宽心。   可私下里他把批评文章都收起来,尤其看到徐复观的骂文,直言:“实在看不下去。”   1962年2月24日,中研院欢迎海外院士的酒会上,胡适做了人生最后一场演讲。   他提起去年的争论:“那都是小事体,台湾有言论自由。”说着说着声音就发颤,突然心脏病发作,倒下后就再也没醒过来。   医生说,是情绪太激动引发了心肌阻塞,把命丢了。   胡适这一生,其实都困在“要么全扔要么全要”的死胡同里。   他反儒家的时候,把缠足这种封建陋习和儒家文化本身混为一谈,忘了那些“讲道理、重情义”的核心价值,才是儒家能传千年的根本。   自称“魔鬼辩士”骂东方文明时,更是犯了同样的错,只挑最不堪的例子当靶子,对西方文明却只看光鲜的一面,压根没意识到文明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   这种只认西方不认祖宗的想法,让他成了文化上的“流浪汉”,既没真正懂西方,又丢了自己的根。   毛主席说胡适是“买办文人”,这话真是一针见血。   胡适一辈子都在替西方文化说话,批判东方文明时专挑难听的讲,吹捧西方时却无限美化,本质上就是帮着外来文化踩自己的本土文化。   他想让中国彻底变成西方的样子,却忘了一个国家的根基,从来都在自己的文化里。   徐复观的骂声虽然难听,却点破了他“向西方卖俏”的本质;而他最后为了维护西方文明的言论激动致死,更说明他早就丢了对本土文化的敬畏,成了西方文化的传声筒。   丢了根的人,再怎么追捧外来的东西,也终究站不稳脚跟。   胡适的悲剧不在于挨了多少骂,而在于他到死都没明白,真正的文明进步,从不是把自己的根挖了去种别人的树。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对待老祖宗的文化,该是全盘否定还是取其精华? (信源:汪荣祖 | 启蒙还是浪漫? ——重评胡适在新文化...——澎湃新闻)

0 阅读:3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