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名湖南耒阳青年骑在华南虎背上拍下了这张照片。陈耆芳因打虎名声在外,

古史 2025-11-14 13:49:07

1955年,一名湖南耒阳青年骑在华南虎背上拍下了这张照片。陈耆芳因打虎名声在外,不仅被评为“打虎英雄”,到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他哪里会想到,不久后华南虎竟然成了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湖南耒阳的山里,明清时候就常有老虎出没,到了1952年更是成了灾。   县里统计下来,这一年有108人被老虎咬死,10人受伤,460头耕牛、530头生猪也没能幸免。   龙山周边的村子更吓人,流传着“太阳未落去,老虎撞门来”的说法,农民下地得敲着锣赶虎,心一直悬着,不少山冲里的田地都荒了没人敢种。   就是这时候,陈耆芳站了出来。   这位耒阳本地人,打小在山里长大,29岁正式拜师学打虎,早把虎豹的习性刻在了心里。   省民政厅和县里的干部找到他,托他组建一支打虎队,保老百姓的命和庄稼,陈耆芳没犹豫,带着全家搬到了虎患最凶的龙山,从头拉起了队伍。   一开始队里就11个人,都是从耒阳、安仁、永兴三县挑的好猎手,后来又加了些退役军人,慢慢扩到50人,分成6个小队,在三县几百里深山里分片巡逻。   他还特意设了观察哨和急救组,就怕队员出事。   在山里待久了,他琢磨出不少门道:虎豹爱躲在大山茅草丛里,冬至到清明这段时间最活跃,白天歇着晚上出来,走的路线大多固定不变。   凭着这些经验,他创出三种猎捕法子:平地装平弩,斜地装溜弩或插弩,弩箭头上涂好弩药;老虎吃剩的猎物肯定会回头再吃,就在剩肉里装炸药。   他还会在老虎常走的路上搭个小房子,里间放猪羊当诱饵,外间装自动门,老虎一进外间门就关上。   他把这些本事手把手教给队员,实地演示怎么布弩、怎么设陷阱。   1955年那次,有个耒阳青年敢骑在打死的老虎背上,那只虎就是陈耆芳带着队员摸清行踪后,用弩箭陷阱制服的。   后来打虎队名气越来越大,1958年还受省民政厅派去沅陵,给当地传经验帮着除虎害。   从1952年到1958年底,这支队伍一共打死138头虎豹、198头野猪,还有其他害兽,三县的虎患总算平了。   以前没人敢去的“十八冲”老虎窝,那500多亩荒田也重新种上了庄稼。   这年4月,陈耆芳作为代表去北京开第二次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评上“打虎英雄”。   周总理接见他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说“你为老百姓除了大害,是人民的功臣”,还和他以及湖南代表团的人一起合了影。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都登了他的事迹,1959年人民出版社还出了本《打虎英雄陈耆芳》。   年纪大了以后,陈耆芳就退到二线,专门培训护林员。   谁也没料到,当年被当成害兽打的华南虎,会变得这么金贵。   1950年代的时候,全国还有4000多只华南虎,可随着打虎行动和山林开垦,到1970年代就剩不到200只了,之后再也没人在野外见过有官方证实的华南虎。   1973年,华南虎被列为三类保护动物,1989年升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把它定为“极度濒危,可能野外灭绝”。   现在全球也就110只左右圈养的华南虎,全是人工繁殖的后代。   陈耆芳当年的打虎行为,放在今天看确实让人感慨,但要搁在那个年代,没人会说他错。   那时候老虎真的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存,他受政府委派办事,靠的是对山林的敬畏和对技巧的钻研。   后来野猪泛滥破坏农田,大伙儿才慢慢明白,华南虎这种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少了真不行。   从打老虎到护老虎,不是说以前错了,而是人对自然的认识更清楚了。   现在韶关的华南虎繁育基地搞野化试验,划定生态保护区,都是在补以前的课。   陈耆芳的故事藏着一个理:人和自然从来不是你死我活,守住平衡才能长久。   虎啸山林的声音虽然难再听到,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得一直记在心里。   ‌【评论区聊聊】你小时候听过这些“打虎英雄”的故事吗? (信源:陈耆芳——百度百科)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