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11一出,美媒毫不留情批判:中国的隐身、电子战和无人技术,让美国空军战术一夜过时。他们的惊讶,比福建舰入列还要难以置信,如果说福建舰是一直关注着,有心理预期,但是攻击-11和歼-20S可没有太多消息的。 攻击-11,这款隐身无人机看着线条简单,实则是专门戳美国空军痛点的“利器”。美国以前也用无人机,比如“捕食者”“死神”,但那些无人机飞得慢、不隐身,在有防空系统的地方就是活靶子,只能打打没还手能力的对手。 攻击-11完全是另一个路数,全身都是平滑的复合材料,连武器都藏在机身里面,雷达照过根本分不清是飞机还是自然干扰。更关键的是它的“兼职能力”,既能挂着导弹炸地面目标,又能释放电子干扰信号,把敌方的雷达和通信搅成一锅粥,不用像美国那样得派专门的电子战飞机配合。 之前咱们空军公开过一段训练画面,演练里,攻击-11先贴着地面超低空飞行,利用隐身优势溜到敌方防空雷达站附近,悄悄放出电子干扰,把对方的雷达屏幕弄成雪花;同时它身上的侦察设备把目标位置传回去,歼-20S就在几十公里外指挥协调,等雷达站失去作用,攻击-11立刻发射导弹将其摧毁,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对方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要是换成美国的战术,得派F-35当先锋,再配一架EA-18G电子战飞机,不仅目标更明显,指挥协调还容易出延迟,咱们这种“一机多能”的组合,直接就把他们的战术效率比下去了。 歼-20S的出现更是让美国的战术彻底“过时”,要知道,以前的战斗机都是单座,飞行员既要开飞机又要找目标、发指令,遇到复杂情况很容易出错。歼-20S特意加了一个后座,前座飞行员专心开飞机做战术机动,后座的任务官就负责指挥无人机编队、调度战场信息,相当于把“驾驶员”和“指挥官”分了工,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有了这个双座设计,一架歼-20S就能带着好几架攻击-11组成编队,既能分散开搜索目标,又能集中火力打硬仗。 美国空军以前也想过搞有人机指挥无人机,但一直没搞成,核心问题就是指挥系统跟不上。他们的F-35尝试过控制两架无人机,结果要么是信号断连,要么是指令延迟,根本没法实战。 而咱们的歼-20S用了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信号传输比美国快三倍还多,就算遇到电子干扰,也能通过卫星中继保持联系。更厉害的是歼-20S的隐身能力,机身涂了新一代的智能涂层,能根据周围的电磁环境自动调整隐身效果,连座舱盖的缝隙都精确控制,彻底杜绝了雷达波从缝隙里漏进去的可能,美国的雷达就算开机,也很难在复杂环境中锁定它。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这种“体系作战”的思路。以前他们总想着靠单一装备的性能优势压制对手,就比如觉得F-22飞得快、隐身好就能无敌。可攻击-11和歼-20S证明,现在打仗拼的是配合,不是单打独斗。 歼-20S可以连接卫星、预警机甚至海军的驱逐舰,把天上、地上、海上的信息都整合到一起,然后指挥攻击-11执行精确打击。这种模式下,就算对方打掉一两架无人机,整个作战体系依然能正常运转,而美国的战术还停留在“保护主力有人机”的阶段,一旦F-22被击落,整个编队就容易乱套。 美国空军的战术就是靠个人实力赢比赛;而咱们现在玩的是协同作战,歼-20S是队长,攻击-11是前锋,各个环节配合得天衣无缝,就算美军单个战机能力再强,也架不住团队的立体打击。 美媒之所以惊讶,就是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坚持了十几年的“单打”思路,已经被咱们的“团队”思路远远甩在了后面。 从福建舰到攻击-11、歼-20S,咱们的军工发展一直是“稳扎稳打”,不搞虚头巴脑的宣传,等亮相的时候就一定有实打实的能力。 美国空军那些老战术,都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的技术优势制定的,现在咱们在隐身、电子战、无人协同这三大关键领域都实现了突破,相当于抽掉了他们战术的“地基”,这才是他们急着批判的真正原因。毕竟,当以前的“垄断优势”被打破,习惯了领先的人,总会有些不适应的。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