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3岁幼童偷上千零食:门店老板还原真相,赔60又退50给家长 事情得从苏州昆山锦溪镇那条飘着零食甜香的街说起。那位母亲当天本来是带着3岁儿子和邻居家小孩出门遛弯,她刚跟街口水果店老板搭了两句话的功夫,两个小不点就溜进旁边的“好想来”零食店——货架最下层摆着裹着亮片糖纸的泡泡糖,孩子伸手就抓了两块,攥在卫衣口袋里跑出来时,糖纸还露着个翘起来的小角。 门店老板李大姐正在整理货架,眼角余光瞥见两个小孩跑过,没多想继续忙活。直到半小时后盘点货物,她发现货架角落少了几样东西,又看到监控里两个小孩探头探脑的身影,赶紧调出完整录像。这一看才知道,两个孩子总共就拿了两块泡泡糖,加起来不过10块钱。可没过多久,那位母亲就带着孩子找上门,脸色通红地道歉:“老板,对不起,孩子不懂事,拿了店里的东西,你看看少了多少,我赔!” 李大姐刚想解释,旁边几个看热闹的邻居就七嘴八舌地说:“现在的小孩真敢拿,上次我家店少了几十块的零食,就是被小孩顺手牵羊了!”“可得好好教育,不然长大了还得了!”母亲听着这些话,更着急了,直接掏出60块钱往柜台上放:“老板,我也不知道孩子拿了多少,这60块你先拿着,不够我再补!” 她的手都在抖,看得出来又愧疚又慌乱,毕竟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孩子出了这种事,做家长的脸上实在挂不住。 李大姐赶紧把钱推回去,笑着拿出监控手机:“妹子,你别急,你看看监控就知道了。” 视频里,两个小孩踮着脚尖够货架,只抓了两块泡泡糖就一溜烟跑了,全程不过两分钟,根本没有“偷上千零食”的说法。母亲盯着屏幕,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喃喃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孩子拿了好多……” 李大姐把两块泡泡糖递到孩子手里,摸了摸他的头:“小朋友,以后想吃糖要跟妈妈说,不能自己拿哦。”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糖塞进了妈妈手里。 随后李大姐收下10块钱,把剩下的50块塞回母亲口袋:“妹子,带娃不容易,孩子小不懂事,提醒一下就行。我收10块钱,是让孩子知道随便拿别人东西不对,不是要为难你们。” 母亲握着那50块钱,眼眶都红了:“老板,你真是太通情达理了,本来就是我们的错,该多赔点给你当教训的。” 李大姐摆摆手:“都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孩子还小,别让他心里留下阴影。” 这事很快在镇上传开了,大家都夸李大姐会办事。有邻居问她:“你就不怕这次纵容了孩子,以后他还来拿?” 李大姐笑着说:“我看得出来,孩子妈妈是个明事理的人,这次提醒到位了,她以后肯定会好好教孩子。再说,两块泡泡糖而已,没必要揪着不放,把小事闹大。” 还有经常来买零食的顾客说:“就冲老板这格局,以后我买零食只来这家店!” 短短几天,店里的生意反而比以前好了不少,很多人都是特意来支持李大姐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零食店、超市并不少见。有的商家遇到小孩偷拿东西,会直接报警或者要求家长高额赔偿,最后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家长则会因为觉得没面子,当场打骂孩子,反而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李大姐的处理方式,既没纵容孩子的错误,又给了家长足够的体面,更用温和的方式教会了孩子道理,这才是最难得的。 那位母亲后来又带着孩子来店里,专门让孩子跟李大姐说“对不起”,还买了一大堆零食。她跟李大姐说:“那天你没指责孩子,还退了我50块钱,我特别感动。我已经跟孩子说清楚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小偷行为,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孩子也奶声奶气地说:“阿姨,我再也不偷偷拿糖了,想吃会让妈妈买。” 这件事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李大姐没有因为几块钱的零食斤斤计较,反而用善良和理解化解了尴尬,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又帮助家长教育了孩子。而那位母亲没有逃避责任,主动上门道歉赔偿,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小摩擦、小误会。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指责,少一点计较,很多矛盾都能迎刃而解。教育孩子不是靠打骂和高额赔偿,而是靠温和的引导和以身作则;与人相处不是靠得理不饶人,而是靠互相理解和换位思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只凯
六十,加一笔,就是六千,不知道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