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在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上造谣污蔑中国,充当反华急先锋的英国著名媒体BBC,被美国

文史小将 2025-11-14 11:45:33

多次在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上造谣污蔑中国,充当反华急先锋的英国著名媒体BBC,被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直指是彻头彻尾、百分之百的假新闻媒体。一向以“公正客观”自居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这次终于踢到了铁板! 白宫发言人一句话,就直接把BBC定性为“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这可不是小事。卡罗琳·莱维特这次发火,就像一根引线,点燃了早就埋下的火药桶。 事件的起因,是一段关于特朗普的视频。事情发生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前,当时特朗普在演讲中呼吁支持者“以和平且爱国的方式”表达意见。 这句话在视频中被剪掉,而隔了整整54分钟的一句“拼死战斗”却被精准剪接上去。结果,一个煽动暴力的形象就这样被制造出来。 这种剪辑手法并不新鲜,但过去通常用在外部目标上。当它的枪口转向“自家人”,场面就复杂起来。 批评者认为,BBC的工具箱里有几件常用“法宝”: 第一件是视觉暗示。比如给武汉抗疫纪录片加上一层灰蒙蒙的滤镜,瞬间营造压抑气氛,被网友戏称为“阴间滤镜”;又比如把英国工党前领导科尔宾的演讲P上莫斯科红场的背景,暗示政治倾向。 第二件是内容挪移。中国政府扶贫的务工项目,经过剪裁后被报道成“强迫劳动”的证据;在叙利亚化学武器事件报道中,竟有人指出BBC挪用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旧照片。新闻内容被刻意拼接,事实与叙事发生偏离。 第三件是双重标准。日本排放核污水时,BBC摆出“环保卫士”的姿态;而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巡航,则被描述为“军事挑衅”。标准随情境变化,几乎比翻书还快。 长期以来,这套手法主要针对国际舆论。例如,2022年佩洛西访台时,解放军演训背景被淡化,报道重点放在“大陆威胁”;中国测试“天网”系统,邀请记者观摩,7分钟识别成功,却被报道成异议压制工具。 但当这套工具被用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白宫对BBC的愤怒,并非为了新闻正义——特朗普政府自己也曾对福克斯新闻传播“选票舞弊”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正触发危机的是,BBC的工具打错了人,这种失控招来了猛烈反噬。信任一旦崩塌,很难恢复。英国民众早就抱怨,交的电视执照费竟然被用来买偏见报道。 更深层次的原因与资金链有关。有指控称,BBC每年从美国五角大楼获得2.3亿美元,还从军工复合体收取超过5000万美元的“战略咨询费”; 2016年脱欧公投期间,也被指收受保守党的秘密资金。连锁反应随之而来:在中国,BBC被禁止落地;在美国,它被曾经的盟友公开指责;在商业领域,今年因未经许可使用华为5G画面,被起诉并赔偿3200万英镑。 讽刺的是,当BBC陷入泥潭时,中国媒体却在探索新模式。 中国推出“新疆棉田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画面吸引全球约八千万人观看。面对原始画面,任何关于“强迫劳动”的指控都显得苍白无力。 BBC这面百年镜子,如今不仅反映出新闻的扭曲,也暴露了依赖信息操控维系话语权的模式正在走向极限。 当造假成为流水线作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那把玩火的剪刀,最终烧掉的,只能是自己最宝贵的公信力。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