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72岁农妇,在23年前,种了300亩杨树,有数万颗,投资了10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1-14 10:45:49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72岁农妇,在23年前,种了300亩杨树,有数万颗,投资了100多万,现在树木成材,可以砍伐了,却被告知,这片林地被纳入了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却没有任何补助,农妇心酸大哭:理在哪里?[礼物] 在齐齐哈尔市郊外,七十多岁的王桂菊老人守护着三百亩杨树林,这是她二十三年的心血,当初她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投入全部积蓄种下这些树苗。按照合同约定,二十五年承包期满前可以申请采伐。 随着采伐期临近,王桂菊开始联系工人和买家,准备收获这些成材的杨树,但就在这时,她得知这片林地已被划入自然保护区,按照相关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砍伐,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老人陷入了困境。 当地林业部门解释,这片林地不属于退耕还林项目,因此无法享受相关补贴,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尚无明确的补偿政策,但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核心区内确实禁止砍伐活动,与此同时,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也规定,对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开展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合理补偿,这两个政策如何在具体案例中协调落实,成为问题的关键。 王桂菊表示,她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愿意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但希望自己多年的投入能得到合理补偿,如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她愿意将这些杨树留给自然保护区。 这件事在当地村民中引起讨论,许多人都关注着事件的进展,期待能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解决方案。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随着生态保护范围的扩大,如何在推进环境保护的同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各方共同探讨,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权益的保障,也影响着公众对生态保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当地政府已介入协调此事,有专业人士建议,可以考虑通过生态补偿、政府赎买等多种方式,在保护林地的同时,对承包人的投入给予合理补偿。 王桂菊依然每天都会去林子里看看,她说,这些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二十三年来的每一天,她都在照料它们,现在,她期待着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网友们看了农妇造林禁伐无补偿纷纷评论: “这老太太多不容易啊,二十三年,养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她硬是把一片荒地给养成了森林,到头来一句‘自然保护区’就不能动了,这让人家怎么活?投入的一百多万可不是小数目,那时候的钱多值钱啊!” “这事儿办得不地道!划保护区是好事,我们老百姓都支持环保,但你不能让人家个人承担全部损失啊,当初签合同的时候白纸黑字允许砍伐,现在说变就变,政府的公信力在哪里?必须给人家一个合理的说法和补偿。” “我有个疑问,划保护区这么大的事,难道是在她准备砍树的前一天才突然决定的吗?之前那么多年,林业部门、村委会就一点风声都没有?感觉有点‘钓鱼执法’的意思,专等树成材了才来划保护区,这操作让人看不懂。” “别光说心疼,得讲法律和道理,合同是有效的,现在因为政策调整导致合同没法履行,这叫‘情势变更’,法律上政府就应该给补偿,不然以后谁还敢响应号召去承包荒地植树造林?寒了的心可暖不回来。” “支持环保,但也得讲人情,老太太这二十三年等于是免费给国家当护林员了,还把树种得这么好,不给经济补偿,至少给个‘生态卫士’的荣誉称号,再发点养老金性质的补助吧,不然太让人心寒了。” “齐齐哈尔的老铁们有知道具体是哪个自然保护区的吗?这事儿得让更多人关注,舆论压力上来了,解决的速度才能快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政策打架’,一个部门鼓励你种树致富,另一个部门划保护区禁止砍伐,最后吃亏的就是最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各部门之间能不能先协调好再出台政策?” “我要是这老太太,我也得大哭一场,二十三年的指望一下子没了,放谁身上都受不了,希望当地政府能真正‘正在协调’,而不是一句空话,尽快给老人家一个满意的结果。” 各位网友,大家觉得,在这件事上,怎么做才能既保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又能公平合理地补偿王桂菊老人二十三年的心血付出?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 来源:封面新闻

0 阅读:56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