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在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对俄制裁已几乎用尽手段,连对方最大的石油公司都已打击,现在实在想不出新招。把后续压力全推给了欧洲。 而此时的欧盟,正对着第十九轮制裁的成果发愁,绞尽脑汁构思第二十轮清单,这场持续多年的制裁大戏,已然演变成进退两难的尴尬剧。 鲁比奥的“没招”并非故作姿态,此前美国就发现,制裁的反噬正悄悄伤到自己。 有美国能源企业抱怨,失去俄罗斯的低价原油供应后,国内炼油成本上升,终端油价跟着上涨,民众怨声载道。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为绕开制裁,开始用本币与亚洲国家结算能源贸易,美国主导的美元结算体系,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第一次出现松动。 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制裁手段,如今大多成了“过期药”,美国曾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可俄罗斯提前布局,将外汇储备转向黄金和非美元货币,反而在制裁中稳住了汇率。 针对俄金融机构的限制更显无力,俄罗斯本土银行开发的支付系统已能覆盖大部分国内交易,甚至开始向周边国家推广,曾经的“金融绞杀”没能掐断对方的经济血脉。 鲁比奥把皮球踢给欧洲,可欧洲的日子更不好过,走进德国鲁尔区的工厂,不少车间都缩减了产能,因为失去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后,能源成本涨了三倍多。 工厂老板们算了笔账,要么搬到能源便宜的亚洲,要么就得接受利润大幅缩水。 法国的超市里,食品价格标签换得越来越勤,民众明显感觉到钱包变瘪,抗议制裁的游行队伍在多个城市出现。 欧盟的制裁清单越列越长,却越来越难击中要害,早期制裁瞄准能源、军工等关键领域,现在只能盯着钢琴、鱼子酱这类非必需品。 有欧盟官员私下透露,第十九轮制裁把俄罗斯的宠物食品都列了进去,实在是没什么重要目标可加。 更尴尬的是,制裁还引发了内部矛盾,匈牙利就多次反对加码制裁,因为本国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不愿跟着付出代价。 俄罗斯的应对远比美欧预想的灵活,在西伯利亚的油田,开采设备依旧运转,这些设备很多是早年从西方进口的,俄罗斯工程师通过逆向研发,不仅实现了零件自主生产,还对设备进行了升级。 远东港口里,装满煤炭和粮食的货轮络绎不绝,这些原本发往欧洲的货物,现在都改道运往中国、印度等国,港口吞吐量反而比制裁前增长不少。 美欧制裁陷入困境的核心,是没搞懂俄罗斯的经济韧性来源,俄罗斯经济虽不算顶尖,但能源、粮食等基础产业自给自足,这让制裁很难造成致命打击。 反观美欧,早已习惯了全球化带来的分工便利,突然切断与俄罗斯的合作,自身产业链立刻出现断层,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让制裁从“武器”变成了“双刃剑”。 鲁比奥的表态,其实是美欧战略分歧的公开化,美国想借制裁削弱俄罗斯,又不愿承担国内通胀和产业受损的代价;欧洲被绑在制裁战车上,却要独自承受能源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后果。 这种各怀心思的联盟,本就难以长久,现在连制裁手段都已枯竭,联盟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 俄罗斯的应对给其他国家提了醒,过度依赖单一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早晚会陷入被动,通过拓展多元合作、强化本土产业、构建自主支付系统,俄罗斯在制裁中开辟了新出路。 这也让美欧明白,在全球化的今天,想用制裁搞垮一个大国根本不现实,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孤立。 现在的美欧就像骑在虎背上,继续制裁没招可用,收手又怕丢了面子,鲁比奥的“没招”发言,或许是这场博弈的转折点。 它清晰地表明,靠打压和封锁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美欧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最终只会在制裁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而俄罗斯早已在制裁的倒逼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资料:新华网《G7外长会达成共识 欲加码对俄施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