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个老人养了只牧羊犬,两年时间看护羊群没出过啥大问题。这阵子遇上旱灾,老人把羊全卖了,还欠着债。 他把狗牵到宠物市场,转手交给狗贩子,要价五百八。狗知道要被带走,一直抱着老人膝盖,头贴在老人胸口蹭。 老人叫陈阿公,家在粤北山区,一辈子和庄稼、羊群打交道。这只叫“阿黑”的牧羊犬是两年前从邻居家抱来的,刚到家里时才满月,怯生生地躲在羊圈角落,如今已经长成壮实的大狗,浑身黑毛油亮,眼神锐利得很。这两年,阿黑跟着陈阿公上山放羊,不管刮风下雨,总能把羊群看得严严实实,连山里的野狗、黄鼠狼都不敢靠近,陈阿公常说:“有阿黑在,我睡觉都踏实。” 谁能想到,一场持续半年的旱灾,把好日子浇得稀碎。山里的草木全枯了,羊群没了草料,一只只瘦得皮包骨头,陈阿公四处找水、买饲料,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乡亲们两万多块。实在撑不下去,他只能咬着牙把羊全卖了,可卖羊的钱还不够还债,看着空荡荡的羊圈,老人蹲在地上抽了一夜旱烟,烟蒂堆了满满一地。 第二天一早,陈阿公把阿黑拴在摩托车后座,往镇上的宠物市场赶。一路上,阿黑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劲,不停地用头蹭老人的后背,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到了市场,狗贩子一看到阿黑,眼睛就亮了:“这狗品相不错,护院、放羊都好使。”陈阿公没敢看阿黑的眼睛,低着头报了价:“五百八,少一分都不卖。” 狗贩子掏出钱递过去,伸手就要解阿黑的绳子。就在这时,阿黑突然挣开牵引绳,一下子扑到陈阿公面前,前爪紧紧抱着他的膝盖,脑袋使劲往他胸口蹭,舌头舔着他的手背,眼泪汪汪的,喉咙里的呜咽声变成了压抑的哭声。陈阿公的手都在抖,想推开它,可手指刚碰到阿黑的脑袋,就再也舍不得用力。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这狗通人性啊,知道要被卖了。”“老人看着也不容易,这么好的狗,卖了多可惜。”狗贩子不耐烦地催促:“大爷,钱都给你了,赶紧把狗给我啊。”陈阿公抬起头,眼眶通红,他摸了摸阿黑的头,声音沙哑:“阿黑啊,不是我狠心,我实在没办法了。” 阿黑像是听懂了,蹭得更厉害了,爪子紧紧扒着陈阿公的裤腿,不肯松开。陈阿公想起这两年的日子:冬天山里冷,阿黑趴在羊圈门口守夜,冻得瑟瑟发抖也不进屋;夏天赶羊上山,阿黑总能找到有水的地方,领着羊群过去;有一次,一只小羊羔掉下山崖,是阿黑咬着羊羔的脖子,一点点把它拖了上来。这些画面在脑海里闪过,陈阿公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突然把钱塞回狗贩子手里:“这狗我不卖了!”狗贩子愣了一下,骂了句“神经病”就走了。陈阿公解开阿黑的绳子,阿黑立刻摇着尾巴,围着他转了两圈,又把头埋进他的怀里。周围的人都为他鼓掌,有人说:“大爷,好样的!钱没了可以再挣,这么通人性的狗,卖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阿公抱着阿黑,慢慢走出宠物市场。他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债还没还,家里连米都快买不起了,可他看着怀里的阿黑,心里突然踏实了不少。他想,就算日子再难,只要有阿黑陪着,总能扛过去。回到家,陈阿公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剩饭拌了点糠,给阿黑端过去,阿黑却先叼了一块,放在陈阿公面前,等着他先吃。 后来,村里的干部听说了陈阿公的情况,帮他申请了抗旱补贴,还联系了镇上的养殖场,让他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送来了米、面、油,有人帮他打理地里的庄稼。陈阿公说:“要不是阿黑,我可能就真的垮了。它让我知道,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丢了良心,不能放弃希望。” 其实,动物和人之间的感情,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阿黑用两年的时间守护着陈阿公的羊群,陈阿公在走投无路时,终究还是舍不得卖掉它。这种相互陪伴、彼此依靠的情感,无关利益,纯粹而真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或许都该学学这种纯粹的情感,懂得珍惜身边那些默默陪伴、不离不弃的人和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