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让人又气又心疼的事冲上热搜:一位年轻女子和七旬老人未婚生下女儿后,直接把

夏日朗晴 2025-11-14 08:08:05

最近有件让人又气又心疼的事冲上热搜:一位年轻女子和七旬老人未婚生下女儿后,直接把孩子丢给保姆,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例——此前就有情侣生下孩子后分手,把娃扔给保姆六年不管,最后还是保姆申请成为监护人,才让孩子有了户口能上学。这些新闻里,最无辜的永远是孩子,最让人敬佩的,是那些用善意托住生命重量的普通人。 先说说最近这起。据保姆王锁女回忆,她原本是雇主家的住家保姆,雇主是位七旬老人和年轻女子。孩子出生后,两人起初还按月支付抚养费,可三年后突然断了联系。王锁女看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咬咬牙自己垫钱养了起来。她白天去菜市场捡菜叶,晚上把孩子背在背上干活,六年里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却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直到孩子要上小学,她才鼓起勇气申请成为监护人——不是为了抢孩子,而是怕孩子没户口上不了学。法院最终判了,可王锁女却说:“我不图啥,就图孩子能好好长大。” 再往前看,重庆垫江县的保姆陈阿姨更让人心疼。她照顾的情侣分手后,男方说“已经分手不管了”,女方说“没钱养不起”,两人把刚出生的女儿扔给陈阿姨就消失了。陈阿姨自己掏钱买奶粉、交学费,甚至为了让孩子有户口,和孩子以母女相称。六年里,她没睡过一个整觉,孩子生病时抱着她跑医院,开家长会时骄傲地说“这是我闺女”。最后法院判她成为监护人那天,陈阿姨抱着孩子哭了:“我不是她亲妈,可我要当她一辈子的靠山。” 这些新闻里最扎心的,是亲生父母的逃避。法律早就写得明明白白:《民法典》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抚养费;哪怕父母离婚,不直接抚养的一方也得付钱。可现实中,总有人把孩子当“累赘”——生得起却养不起,爱得起却担不起。他们不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被父母抛弃的痛,比挨打挨骂更伤;他们更不知道,自己逃避的责任,全压在了保姆、老人甚至陌生人的肩上。 好在总有人愿意用善意填补人性的缺口。王锁女、陈阿姨们不是圣人,她们也会累、会委屈,可看到孩子喊“妈妈”时的笑脸,听到孩子说“我长大要养你”时的认真,她们又咬着牙扛了下来。这些普通人用行动告诉我们:血缘不是爱的唯一标准,责任和担当才是。 现在,那个被王锁女养大的女孩已经上了小学,她会在作文里写“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陈阿姨的女儿也考上了重点初中,她说“以后要带妈妈去北京看天安门”。这些孩子何其幸运,遇到了愿意为他们托底的人;可那些被抛弃的孩子呢?他们的人生,又该由谁来负责? 看完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是气愤亲生父母的逃避,还是感动于保姆的善良?或者,你身边也有类似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温暖某个孩子的光。 (案例来源:央视网)

0 阅读:23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