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无疑是2025年湖南交通领域的“重头戏”——这项承载着“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命的“一号工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勾勒出华中地区航空枢纽的全新轮廓。 如今,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两大核心设施进展尤为亮眼。北侧的标志性塔台“小蛮腰”早已褪去建设外衣,97.45米高的双曲椭圆造型极具辨识度,白色主色调搭配蓝色玻璃幕墙的外立面幕墙进入收尾阶段,21层主体结构与2900平方米附楼共同构成机场的“指挥中枢”。而总面积达53.36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相当于T1、T2总和的两倍多),则创下华中地区最大单体幕墙项目纪录,40余万平方米的幕墙采用20米大跨度拉索玻璃与环保三银夹胶玻璃,通过“搭积木”式装配式施工压缩70%工期,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面完工,正全力冲刺11月普装完工节点,室内中庭的长条形天窗让自然光线与精装空间完美融合。飞行区方面,3600米长的第三跑道已于2025年8月全线贯通,10月将启动校飞,为后续试飞和投运铺平道路 。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其“空铁联运”的超级枢纽布局。T3航站楼通过综合交通中心(GTC)实现航空、高铁、地铁、磁浮的无缝衔接,五层一体化设计让旅客步行5分钟内即可完成换乘,最远距离不超过300米。轨道交通方面,地铁6号线、机场磁浮快线持续推进,长浏磁浮快线已于2025年3月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2029年通车),规划中的地铁10号线也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高铁网络则通过长赣高铁联络线串联长沙西、长沙南两大高铁站,接入京广、沪昆等国家高铁干线,真正实现“飞机+高铁”的跨区域快速换乘,长株潭城市群2小时通达圈即将成型 。 这座按4F级国际机场标准打造的枢纽,藏着满满的“硬核数据”:154个机位的站坪中,73个近机位覆盖80%的登机需求,步行距离均控制在600米内;16万平方米停车楼、4.6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与1.99万平方米货运站,共同支撑起远期90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目标(2030年预计达6000万人次)。2025年,项目计划完成65亿元投资,重点推进T3公共区精装修与GTC竣工验收,确保10月校飞、2026年6月竣工、10月正式投运 。 待项目全面建成,长沙黄花机场将成为国内交通接驳方式最多、换乘效率最高的现代化枢纽之一,不仅能弥补原有航站楼运力不足的短板,更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注入交通动能,掀开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