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还有外媒报道,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 英德两国干了件刷新认知的糊涂事,放着用得好好的华为通信设备,非要砸真金白银拆了换西方牌子。 英国一口气掏出44亿人民币,德国更夸张,直接砸了165亿。 这么大动干戈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就因为美国喊了句“有安全风险”,欧盟跟着凑趣附和,俩国家就乖乖跳进“花钱买罪受”的坑。 谁都清楚,华为设备在英德早扎下了深根,英国的5G基站里,华为部件占比超三成,偏远的苏格兰高地、威尔士乡村,能用上稳定信号全靠它撑着. 德国更不用说,近六成通信设备都是华为的,从核心通信网到街头基站,早就融进了全国网络。 拆换得先请专业团队花三个月排查设备位置和连接关系,还得挑凌晨三四点的通信低谷作业,稍不注意就会断网。 英国运营商算过细账:光拆除加调试,5G建设至少得延后两年;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光拆换就花了4亿欧元,全国算下来,人工费、停机损失就占了总预算的一半。 更讽刺的是,美国喊了好几年的“安全风险”,从来没拿出过半个实锤。 华为在英德运营十年,接受过无数次当地机构审查,英国军情五处连续五年专项核查,结论都是“未发现安全漏洞”,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也没查出过任何问题。 说白了,“风险”就是块遮羞布,美国真正怕的是华为技术太能打,抢了自家思科、欧洲爱立信的市场。 英德偏就吃这一套,英国脱欧后急着抱美国大腿,想靠“听话”换贸易优惠,德国默克尔卸任后,新政府硬气不起来,被欧盟和美国两面施压,只能委屈妥协。 业内都知道,华为5G设备比西方品牌便宜20%到30%,信号稳定性还更高,拿一个覆盖半径500米的基站来说,华为设备比爱立信便宜近30%,抗干扰能力还强,阴雨天也不会断信号。 德国之前靠华为,花了不到80亿欧元就实现了乡村5G全覆盖,现在换成诺基亚,预算直接飙到120亿欧元,偏远地区还得重新架基站。 往深了说,美国为了保住通信领域的垄断地位,从来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澳大利亚早年前头禁用华为,结果5G建设比新西兰慢了两年,话费还涨了10%;加拿大跟风禁用后,北部偏远地区至今没通5G。 现在轮到英德,美国一边用“安全”大帽子施压,一边抛点贸易订单当诱饵,比如承诺给英国放宽汽车出口配额,给德国车企在美减税。 可英德心里门清,这点好处根本抵不上拆换设备的损失,只是敢怒不敢言:英国脱欧后经济疲软,离不开美国市场;德国要靠美国保障“安全”,只能在华为问题上让步。 英德犯了个致命错,把技术问题搞成了政治站队,华为能在全球拿下170多个5G订单,靠的不是公关,是每年超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光5G专利就有4.5万件,比思科和爱立信加起来还多。 英德放着成熟可靠的设备不用,非要为了迎合美国搞“一刀切”,相当于自己给“信息高速公路”挖路障。就像修路,本来有便宜又结实的水泥不用,非要买贵一倍的进口材料,最后路还没以前好走,纯属跟自己过不去。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国所谓的“西方阵营团结”,从来都是单向的索取,英德砸百亿拆华为,受益的是美国和欧洲的通信企业,吃亏的是自己的纳税人、运营商和普通用户。 英德的这场“换装闹剧”,戳破了西方“盟友关系”的假象,所谓的“安全合作”,不过是美国绑架盟友利益的幌子。 一个国家的基建决策,本该从民生和发展出发,可英德却被政治裹挟,放着划算的设备不用,非要花冤枉钱。 跟着霸权盲目跟风,最终坑的只会是自己人;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讨好别人,而是选对适合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