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瑀这一闹再闹,暴露了国民党最深的危机。 34岁的丁瑀,台北出生,美国犹他谷大学航空飞行管理系毕业,典型的“海归青年”。回台湾后不走寻常路:开过航空顾问公司、经营“烘焙者咖啡有限公司”、写过书,还当过作家,走的是“斜杠青年+创业代表”的路线。2023年加入国民党,迅速被纳入青年军体系,担任青年部副主任、智库孙运璇学人、驻美代表处特助,履历亮眼,被视为党内力推的“新生代样板”。 2024年,他以“青年创业代表”身份列入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名单第31位,虽未当选,但已进入权力视野,是典型的“政治潜力股”。他早期主打“理性务实”路线,强调民生议题、青年参政,主张少打“统独牌”,多谈食衣住行,一度被看作能拉回年轻选民的希望人物。 去年,他更是高调支持马英九率青年团赴大陆交流,亲赴甘肃天水祭拜伏羲,公开表示:“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台湾不应被‘抹红’撕裂。”还点名赖清德:“你姓赖,也是中国姓氏,别切割自己的根。”当时给人的印象是:开放、本土化、不恋旧包袱,甚至有点“反骨”。 可短短一年,画风突变。 11月,他突然以“孙中山外曾孙”自居(身份未获家族证实),冲进国民党中央党部,要主席郑丽文为出席“白色恐怖秋祭”道歉,矛头直指被纪念的吴石将军。他搬出爷爷十几岁从江苏来台、伯父参加抗日并在徐蚌会战重伤的经历,称吴石是“导致百万国军牺牲的罪魁祸首”,甚至送郑丽文一本1950年版《蒋中正日记》复刻本,要她“认清历史”。 奇怪吗?不奇怪。 一个曾鼓吹“两岸一家亲”的人,今天却把为国家统一牺牲的地下党员打成“叛徒”; 一个自称孙中山后人的人,却反对纪念民族志士,与“天下为公”的精神背道而驰。 这不是觉醒,是算计。 他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曝光。 越是国民党低迷,越有人靠“悲情表演”上位——家族史当武器,旧档案当道具,情绪当武器,在党内制造对立,只为抢镜头、刷存在感。 更讽刺的是,他对“台独”去中课纲、历史虚无主义轻描淡写,却对党内推动转型正义、面对历史真相的动作猛烈围剿。 这不是捍卫“中华民国”,而是用更狭隘的史观巩固基本盘。 而郑丽文的回应,很不一样。 她没骂回去,而是发了一段视频,讲自己父亲——一个普通老兵,漂泊一生,晚年思念故土。她说:“纪念,不是为了站队,而是不让伤痛变成仇恨。” 她不删档案,不封嘴,反而邀请受难者家属、青年团体进入党的会议。 她知道:丁瑀要的是舞台,她要的是改变。 真正可怕的,不是丁瑀叫嚣,而是国民党正在变成“悲情养成所”—— 年轻人出头,不靠政策、不靠愿景,靠翻旧账、贴标签、打悲情牌。 一个政党,若只会回忆谁背叛、谁受害,却不敢面对复杂、拥抱和解, 那它早就输了未来。 再响的炮声,也不过是回音, 没人接话,也没人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