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吕正操部被包围,战斗激烈,日军越来越多,吕正操迟迟不突围。众人急喊“再不

陈砚之 2025-11-13 18:12:57

抗战中,吕正操部被包围,战斗激烈,日军越来越多,吕正操迟迟不突围。众人急喊“再不突围,就没机会了!”吕正操淡定道“现在突围,必败无疑,我们再等等。” 吕正操出生在辽宁海城一个普通农家,1904年那会儿,东北正被日本人步步蚕食。他小时候就见识过侵略者的嚣张,家里穷得叮当响,早早辍学去打工,先在丝厂学徒,后来粮栈扛活儿,失业后回家种地。1922年,他十八岁,听说张学良招兵,就跑去应征,进了东北军卫队旅,从底层士兵干起。凭着勤快劲儿,他当上书记员,次年考进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战术和射击,毕业后升排长。1925年山海关作战,他负了重伤,差点丢命,但养好后继续干。郭松龄反奉失败,他一度回家避风头,很快被张学良召回,当少校副官。日常巡视部队,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1929年通过刘澜波和孙志远,开始读相关书籍,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有了看法。 1930年,吕正操调任53军116师647团参谋长,推动部队改革和抗日宣传,尽管军长万福麟处处阻挠,他也没退缩。万福麟这人狡猾自私,总想保自己那点势力,对吕正操这样的能人下绊子。1936年西安事变,吕正操参与其中,事后在西安接触各方,对国民党统治失望透顶。1937年5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在691团任团长。那时候,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吕正操的部队隶属53军,在平汉线北段防守,但日军飞机大炮轰炸下,53军溃不成军,万福麟带着主力逃向太行山,留下吕正操的团殿后。这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典型猫腻,上层总把杂牌部队推到最危险的地方。 吕正操的生平经历,让他从一个普通东北军士兵,逐步成长为抗日骨干。他在热河抗战中组织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积累了实战经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拘,万福麟对吕正操的打压更狠,甚至派铁甲车想抓人。在永定河设防时,师长周福成总把691团派到最险段,借日军之手除异己。这种排除异己的手段,在国民党军里司空见惯。吕正操却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受了阻击任务。他的军事才干突出,士兵们也窝着一肚子火,对日本人恨得牙痒痒。这段传记背景,说明他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期积累,才在关键时刻做出抉择。 1937年10月9日,吕正操接到师部命令,率691团去藁城四德村和梅花镇一带掩护53军撤退。梅花镇是三县交界要地,有大道和公路,便于阻击。团里二营守弹药库没归建,只剩一营和三营。吕正操安排一营守镇,三营驻村外,指挥部设砖窑。部队进驻后,堵塞三门,只留东门窄路,重机枪和迫击炮定位。10月10日下午,先头部队在半壁店遇日军骑兵六十人,击毙十余敌和多匹马。夜里,日军一营南进,与哨兵交火,后续部队赶到,拂晓进攻西北角。一营反击,轻机枪和迫击炮压制,日军伤亡重,退后包抄被炮火炸散。 次日,日军援军抵达,坦克重炮加入,包围加剧。飞机投弹,一营阵地受压,但官兵死守,百姓送弹药抬伤员。吕正操得知53军已过黄河,周福成和丛兆麟电令抛下一营南撤,他拒绝执行。日军越来越多,团部士兵着急,吕正操分析敌情,认为时机未到,继续等待。观察东门敌弱,他派三营七连在重炮掩护下突击,撕开缺口。一营快速撤出,乔排长带十六人殿后,掩护军民退离。日军调整时,部队已汇合。这场战斗,日军伤亡七八百,我军阵亡二十余名,创造了抗战初期奇迹。 梅花镇阻击战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691团装备不差,士气高,官兵们憋着劲儿报仇。日军在七七事变后首次遇大规模抵抗,损失惨重。这仗也暴露了国民党上层的阴毒,万福麟和周福成想借刀杀人,却没想到吕正操率部成功脱险。战斗中,地下党员沙克等骨干发挥作用,牺牲的多是他们。吕正操回忆,这次阻击前,部队在束鹿县耿庄已与日军小战,积累了经验。整个过程,吕正操的冷静判断,避免了盲目突围的败局,转而等待最佳机会。 突围后,691团当晚集合,连夜北上晋县小樵镇休整三天。小樵镇有围墙,官兵补充给养。吕正操召集官兵代表开会,讨论脱离53军、北上抗日,大家一致同意。10月14日,誓师大会上,部队改称人民抗日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切断与53军联系。万福麟发电诱以官职,他不理。部队向冀中高阳进发,地方党组织支持,扩编到四千多人。11月初,与聂荣臻联系,接受政治整训,建立制度。1938年5月,编入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 吕正操的后续贡献不止于冀中。抗日后期,他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参与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回东北任副总司令员,兼铁路局长,修复铁路。1949年后,任铁道部副部长,1950年运输司令部司令员,1953年总参军事交通部部长,1958年代理铁道部长,1964年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1965年至1970年任铁道部长。他推动铁路建设,退休后任中顾委委员,1983年至198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还当中国网球协会主席,推动体育。2009年逝世于北京。

0 阅读:108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