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陕西一女子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

映天真 2025-11-13 15:14:04

1988年陕西一女子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到儿子,谁料,刚见面,儿子却说:“妈妈,我见过你。” 三十二年前,西安街头一个两岁男孩瞬间消失,母亲的呼喊被喧闹吞没。那一刻,命运像条暗河,悄然拐弯。谁能想到,多年后重逢时,儿子竟说“我见过你”,这句平淡的话,藏着多少电视屏幕后的秘密? 1988年10月17日,陕西西安西大街一家酒店门口,两岁八个月的毛寅丢了。那天是周一,下午六点左右,父亲毛振平带孩子去附近转悠,男孩说口渴要水,父亲去酒店要水杯的工夫,人就不见了。报警后,民警记录了男孩的模样:圆脸大眼,穿蓝棉衫,脑后有个小旋窝。海报印了上千张,贴满街头,广播车日夜播放,可线索如石沉大海,一点回应都没有。 那年李静芝28岁,正为工作忙碌,儿子昵称嘉嘉,是她和丈夫毛振平的独子。男孩生于1986年,虎年出生,聪明爱笑,家里人总说他长大能干大事。丢失消息传到她耳里,家里乱了套。夫妻俩拉着街坊四处找,从巷子搜到城墙根,翻垃圾堆,敲每家门,可男孩踪影全无。日子一天天过,夫妻间开始起争执。丈夫觉得生活得继续,李静芝坚持要找。最终,他们办了离婚手续,她签字那天,民政局办公室外下着雨。从此,她成了单身寻子母亲。 离婚后,李静芝辞了工作,全身心扑在找孩子上。那时候没网络,没DNA比对,拐卖案子多如牛毛,她只能靠双脚丈量山河。从西安出发,先去宝鸡,再转河南南阳,然后四川、湖北,一路走二十多个省份。钱花光了,就打零工,洗碗摆摊,攒几个铜板继续赶路。她印了十几万份寻人启事,贴满城乡墙壁,收到的信件有几千封,每条线索都追到头。进过上百家派出所,看过三百多个疑似孩子,每次去时满心希望,回来时空手而归。 这些年,李静芝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冬天睡桥洞,夏天顶烈日,脚上鞋底磨穿了好几双。有人劝她 remarriage,过正常日子,她摇头,说孩子没消息,我就得接着找。她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队伍,帮别人写启事,比对照片,核实线索。队伍里,她见证二十九个家庭团圆,每次送走父母孩子,她都觉得多了一分力气。公安机关的打拐行动越来越严,她也配合提供信息,盼着哪天轮到自己。 三十二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静芝从年轻媳妇变成白发母亲,身体落下一堆毛病,高血压、关节炎,可她没停下。社会在变,科技在帮人。公安部建成DNA库,各地警方联网比对,拐卖案子破获率年年升。2020年4月底,陕西公安厅实验室传来消息:四川农村一个三十四岁男子顾宁宁,和李静芝儿子毛寅的DNA吻合。男孩当年被卖到四川绵阳农村,养父母给他改名,当亲生儿子养,上学、工作、娶妻生子,从没深想身世。 5月18日,西安市公安局认亲室,李静芝见到了儿子。屋里墙上挂着打拐标语,桌上摆水杯纸巾。儿子推门进来,高大身影,声音低沉喊了声“妈”。李静芝夫妇轮流握他的手,民警在一旁确认细节。儿子松开手,说:“妈,我见过你。”原来,他在四川农家电视上看过新闻,李静芝举着男孩照片出现,那圆脸大眼影像,让他觉得眼熟,却没联想到自己。养父母待他不薄,知道他来路不明,但没提过。重逢那天,母子坐下来聊,儿子讲四川农活,妻子孩子,李静芝谈西安变化。仪式结束,合影留念,门外阳光照进走廊。 这句“我见过你”,听着简单,却道出命运的巧合。儿子在屏幕那头,无意瞥见母亲的坚持,那张寻人照成了他潜意识里的影子。公安DNA比对,让这份巧合变成现实。重逢不是结束,而是新开始。儿子有自己的家,妻子孩子,农田屋舍。李静芝明白,三十二年拉开的距离,不是一见面就能抹平。起初,视频通话时,儿子话少,客气问候节日。她多聊家常,西安街头新开的小吃摊,儿子回些农事,收成好坏。渐渐地,联系多了起来。 儿子后来把养母接到西安,那老人头发花白,握着李静芝的手,说孩子大了,一家和和气气就好。李静芝继续在“宝贝回家”出力,去社区张贴启事,帮新母亲核线索。公安打拐机制日臻完善,全国联网,更多家庭看到希望。她常说,找到儿子那天,才知寻子的头不是大喜大悲,而是心安。社会保障在加强,拐卖案子越来越少,母亲们的等待不再那么孤单。这份母爱,接地气,却顶天立地,照亮无数家庭。 李静芝的故事,不是传奇,是普通人的韧劲。在中国,公安机关守护家庭团圆,志愿者队伍拉一把手,科技加持让拐卖无处藏身。儿子重逢后,她没歇着,还在帮别人找孩子。头发白了,步子慢了,眼睛里那股亮劲儿还在。很多人叫她“坚强母亲”,她笑笑,说别夸,孩子回家就好。三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夜,她走过山路,搭过绿皮车,进过派出所,也吃过骗子亏。可她没倒,是因为骨子里的那股子劲儿。 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1288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