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之所以敢挑战朱元璋,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丞相特有的权力,第二个就是他背后的党羽。 自丞相制度设立以来,皇帝和丞相的职责是有分工的,皇帝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丞相负责具体行政,皇宫和相府之间有严格的责任划分,各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越界。 丞相一开始能够开府治事,能独立任免官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部军国大事负责,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虽然隋唐宋元对丞相进行了削弱,但丞相还是政府首脑。 如果皇帝的诏令有问题,丞相有封驳权,这是故意设计的限制皇权的制度,也就是说凡事商量着来,不能你一人说了算。 既然丞相制度赋予了丞相行政大权、封驳之权,胡惟庸当然可以以此挑战朱元璋的权威。理论上讲这不叫挑战,应该是行使自己合法的权力。 除了丞相天然的权力外,胡惟庸还拉帮结派,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朝堂上下全是他的党羽。胡惟庸还和淮西勋贵们结成同盟,可以说军政两界都有胡惟庸的人。而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和胡惟庸关系匪浅。 有这么多党羽,胡惟庸自然腰杆很硬,所以不是他一个人在挑战朱元璋,而是一个群体在挑战朱元璋,这个群体里既有文臣又有武将,实力足够强大。 胡惟庸想的是维护丞相的权威,你朱元璋虽然是皇帝,但不能独断专行,大明朝要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你朱姓一家之天下。 朱元璋肯定不乐意,你们这帮子头铁的人,还拿什么传统、甚至结党来挑战我,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朱元璋举起屠刀,三万人头落地,连他的第一功臣、儿女亲家李善长的脑袋也像西瓜一样在地上滚。 胡惟庸是挑错了对象,也算是时运不济。
